议食厅:陈君石院士谈此轮北京疫情反复对食品行业影响(2)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尽管世卫组织和全世界专家都认为食品不会传播新冠肺炎,但是新发地疫情会不会是一个例外呢?这需要看目前在北京市开展的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结果。


  就现在的证据而言,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三文鱼或食品是这次新发地新冠肺炎暴发的源头,或者说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开始的病人是由于接触了三文鱼,或者是吃了三文鱼而发病的。


  但是现在的说法有点混乱,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7日,北京市一天开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中心的副主任施国庆在发布会上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是中间宿主。在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的被污染的局部场所,通过检测确实发现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是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也就是说,阳性的三文鱼样本是在进入新发地市场以后被污染的。所以施国庆强调“无论食用三文鱼或者其他食品,都应该清洗干净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后再食用”。我很赞同这个说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6月17日《北京晚报》也报道了施国庆的谈话,施国庆表示“与其他食品一样,如果三文鱼被病毒污染,食用这种三文鱼食品,可能会有感染的风险”。这个说法就跟中新网报道的说法不一致。这就给老百姓造成了困惑,到底三文鱼会不会感染人?


  我比较认同中国新闻网报道中施国庆的说法,而不太认同《北京晚报》报道的他的说法。就事论事,我认为即便是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被污染了,融易新媒体,也没有证据表明它是中间宿主,更不是宿主,是三文鱼被污染了,如此而已。人们生吃了这样的三文鱼,造成感染新冠肺炎并发病,这种机会极少极少,原因前面已经讲到了。为什么宿主和中间宿主很重要呢?是因为病毒在它们的身上是可以生长和繁殖的。我们都知道病毒在冷冻的三文鱼上不会生长,不会繁殖,所以不大可能有足够的病毒量来进入人体并造成感染。这是我的分析,当然最后还是要用数据说话。北京市和中过疾控中心采集了大量的样本,许多流行病学家在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科学数据,能够供专家发布一个最终的结果。


  严志农:关于三文鱼,大家通过您的介绍也比较明白了,这是污染,而不是感染。在一些海鲜市场里面,有一些冰鲜或者冷冻的条件,新冠病毒在肉类包括三文鱼和其它的牛羊肉上能够暂时生存,但是能够存活多长?虽然它不繁殖,但是它能在上面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话,就有可能通过接触然后传播到人体,有这种可能性吗?


  陈君石:应该说可能性不太大。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病毒能够存活多久?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在冰冻的条件下,在湿冷的条件下,在新发地这样一个潮湿、阴冷的情况下,病毒的存活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所以有的专家也说了,可能会有好几个礼拜,甚至一个月、两个月都是有可能。当然三文鱼绝对不会在新发地市场里面待这么久,所以不会有那么长的时间。存活是传播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有足够的病毒量才能感染人。


  严志农:现在全国好多地方都在做三文鱼的下架,还有一些对肉类产品进行的大量检测,认为检测合格以后才能够销售。您认为这样一种方式有没有科学的依据?


  陈君石:我觉得这里面包含几个问题。一个是检测的问题。如果是从保护消费者出发,对食品的原料不管是水产、肉类或者蔬菜进行广泛检测,我觉得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前面已经讲到,不大可能通过食品感染人,没有必要大量地去检查食品来预防感染,检测合格后才能够卖。这会浪费大量资源。但是现在在新发地市场进行的大量检测的目的不一样,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而是做调查研究,看看能不能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分析出疾病传播的来源和传播的途径。


  你的问题里面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三文鱼下架了,不许卖了,当然也吃不着了,这个我觉得是过份了。从二月份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不要生吃动物性食物,包括水产、肉类在内不要生吃。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这个疾病在暴发流行阶段,在人们所处的环境当中,包括食品在内都可能有病毒。尽管疫情不会通过食品来传播,但还是不要让病毒到处去污染,所以不主张生吃。因为生吃的话,整个处理过程、制备过程当中会通过人把病毒在环境当中扩散得哪儿都有,尽管这样不会传播疾病,但是这是不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我的建议是不要生吃。


 文章标题:议食厅:陈君石院士谈此轮北京疫情反复对食品行业影响(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12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