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食品资讯一周热闻(4.19—4.25)(5)

当地时间17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举行的线上新闻发布会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表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造成全球范围内食品供应出现短缺,国际社会有足够的食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但是疫情导致食品供应的物流方面存在问题。(央视网)

点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敦促各国满足弱势群体的粮食需求,加强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计划,促进全球粮食贸易的发展,保持供应链的运转,并支持小农户增加粮食产量,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和农业带来的影响。
 

西班牙通报某些新加坡食品未申报过敏原成分-乳蛋白

西班牙食品安全与营养局(AESAN)4月8日消息:近日通报某些新加坡食品未申报产品中的过敏原成分(乳蛋白),官方建议对乳制品蛋白过敏的消费者勿食用此类产品。(食品伙伴网)

点评:相关产品包括血肠棒、香肠棒、脆皮鸡肉、蒜味脆皮虾以及脆皮牛肉和Teriyaki(DELICATESSEN MAVIMAR品牌)等,上述产品在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加那利群岛、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等有售。
 

俄罗斯通报终止我国山东某企业产品的符合性声明

俄罗斯联邦兽医与植物检疫监督局4月20日报道:该局下属的莫斯科、莫斯科地区和图拉地区地方分局在对位于莫斯科的SEMUSHKA LLC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水果、蔬菜和坚果等产品的批发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植物检测领域的要求进行审查后发现:该公司有关行为违反了关税同盟《有关谷物安全》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食品伙伴网)

点评:SEMUSHKALLC对中国产的未经加工的(带壳)的生花生(17800吨,品牌:SHANDONG LIANGPU INTERNATIonAL TRADING)作出错误的符合性声明,据悉,相关声明依据的基础是 Shandong Liangpu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td实验室提供的测试报告声明,但该实验室未在俄罗斯联邦认证中心(Rosaaccreditation)官网认可的名单之列。
 

三、食品科技 
 

科学家发现咖啡改变味觉

丹麦科学家发现,喝咖啡时,一个人的味觉会发生变化:甜食似乎变得更甜;而苦的显得不是那么地苦。研究结果发表在了《食品》期刊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两种重要经济蟹类基因组密码告破

虾蟹类基因组是公认的高复杂基因组,要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有着很多困难。近日,由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唐伯平课题组牵头的中外合作团队,第一次获得了我国重要淡水和海水经济蟹类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并分别在线发表于GigaScience和《遗传学前沿》。(中国科学报)
 

挥发物警告!番茄抗虫有兵法

“番茄会根据自身组成型防御的强弱程度,来决定是否启动诱导型防御反应,以实现最佳的防御效果。”4月20日,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蓬军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破解了番茄独特的“抗虫兵法”,解密了番茄的“智能”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文章近日刊发于国际昆虫学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科技日报)
 

基因驱动能除小麦赤霉病?

近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策略以对抗小麦赤霉病病原。在实验室中,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基因驱动”的基因组改变技术去除这种真菌基因。这是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基因驱动来控制植物中的病原体。相关论文发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中国科学报)

 文章标题:每日经济新闻:食品资讯一周热闻(4.19—4.25)(5),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10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