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资讯 >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2022-10-01 01:57:52来源:环球财富网

文章导读
今年不断跌出新低的医药龙头,这几天稍微喘息了下。 尤其是迈瑞医疗,21日放量跌超7%,26日到29日四天逆势上涨15.69%,市值为3467.46亿。近期关于医疗新基建的政策消息,引发了大家数千亿级需求的想象力。 迈瑞医疗在2020年就成为了国内医疗器械板块收入超过200亿量级的绝对龙头,回归A股以来股价一度超过500元/股,市值一度暴涨到了5000亿。 这家医疗器械龙头,自2018年10月16日登陆创业板以来,始终在机构的万般瞩目之中。 2018年底就有133只公募基金...
  今年不断跌出新低的医药龙头,这几天稍微喘息了下。

  尤其是迈瑞医疗,21日放量跌超7%,26日到29日四天逆势上涨15.69%,市值为3467.46亿。近期关于医疗新基建的政策消息,引发了大家数千亿级需求的想象力。

  迈瑞医疗在2020年就成为了国内医疗器械板块收入超过200亿量级的绝对龙头,回归A股以来股价一度超过500元/股,市值一度暴涨到了5000亿。

  这家医疗器械龙头,自2018年10月16日登陆创业板以来,始终在机构的万般瞩目之中。

  2018年底就有133只公募基金持有迈瑞,持股2900多万股,市值32亿元。华安老将杨明所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A更是在迈瑞上市之初就一举买入,成为十大流通股东之五。

  去年中报公募持有达到高峰,有658只公募基金持有迈瑞,持有市值近630亿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下半年公募基金的态度分化明显了,持股基金数减少近150只,但持有的股票数量还略有增加,达到1.34亿股。

  随着集采政策等带来的行业退烧,今年伴随迈瑞股价跌跌不休的还有机构的减持,上半年减持股数近2成。

  尽管如此,公司仍然备受关注。

  刘彦春旗下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自2020年以来数次增持迈瑞医疗,从近期披露的季报来看,依旧位列其十大重仓股之一。

  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A也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逆势加仓,越跌越买。

  9月21日公司披露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8月30日至今,公司共计接受698家机构调研。

  公司还针对“8月出口业务受阻导致股价重挫”的传言回应道:“二季度海外疫情新常态下,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均得到完全恢复,公司IVD试剂、超声、麻醉机等常规业务实现了显著复苏,二季度海外市场增长接近30%。”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来源:Wind

  其实客观来看,迈瑞医疗8月20日发布的2022年中报,算是一份表现亮眼的成绩单,收入和利润增长都超过20%。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根据财报数据,迈瑞医疗上半年营收153.56亿元,同比增长20.17%;净利润52.87亿元,同比增长21.71%,且自A股上市以来,同比增长都维持在了20%以上。

  今年5月,李西廷说,“我们向资本市场承诺今后三年保持20%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我们觉得是能够做到的。”

  9月8日,《福布斯亚洲》杂志公布了今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李西廷以156亿美元的身家蝉联榜首。

  自1991年到2022年,李西廷所带领的迈瑞医疗,坚持了三十一年对医疗器械研发,正是这份“苦功夫”,引领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在李西廷眼中,又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缩影。

  迈瑞的开始

  比起“一路顺风”的隆基李振国,李西廷的经历有那么些许的曲折。

  李西廷出生在安徽宿州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考入了省重点中学——砀山中学。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会“顺风顺水”的考大学时,“老天”却开了个“玩笑”,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阻断了高考,李西廷被迫成为了历经坎坷的“老三届”。

  1969年,李西廷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援建湖北神农架山区道路建设的工程兵。

  当时机械设备在国内的工程建设尚未普及,大多数的作业还是依靠人海战术,特别是在神农架那样的山区,可想而知是艰难万分的。

  李西廷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当时很困难,还吃不饱、睡不好。但经历那种艰苦后,以后再大的苦、再大的难也不怕了!”

  1973年,李西廷刚退伍不久,就碰上了文革时期唯一的一次高考,招生对象是拥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

  李西廷抓住这次机会,最后以砀山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就读低温物理专业。

  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超导磁体的研究工作,也算是有了“铁饭碗”。

  1986年,拥有海外留学和专业背景的李西廷,被组织选中派往深证安科(中科院与美国上市公司Analogic在深圳合资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复杂医疗器械的进口贸易)。

  由于工作能力出众,李西廷很快成为新公司的业务骨干,一路做到了办公室主任。

  然而职场虽然顺利,但面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李西廷时感痛心。

  当时国内只能做消毒柜、病床、镊子、夹子、针管等简单的医疗器械,其他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设备都被国外的厂商垄断。

  垄断就意味着被剥削,高昂的设备价格直接提高了民众看病的门槛。

  只不过当时的李西廷只停留在感慨上,真正让他踏出“实干”这一步的,是一次探亲。

  1991年3月,在深圳从事医疗器械代理的李西廷,回到老家安徽砀山县探亲,顺便去看望县医院工作的高中同学。

  参观手术室时,李西廷发现手术台旁边只有一台最普通的血压机,四周空荡荡的,连基本的治疗和急救设备都没有。

  他向身边的同学询问,对方无奈地回答了三个字:“买不起!”

  正是“买不起”这三个字,刺痛了李西廷,县级医院尚是如此,乡镇医疗机构可想而知会有多“槽糕”。

  回到深圳,李西廷就找上了徐航和成明和等人:“再这样下去,中国永远也买不起那些设备。我们都是吃技术饭的,不能眼睁睁看老外这样宰我们。反正我们也不是没专业,失败了,大不了再回去打工呗。”

  徐航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电机工程系硕士;成明和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学士和硕士。 

  这一番言论打动了众人。1991年3月6日,40岁的李西廷、29岁的徐航、30岁的成明和等人一起创办了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迈瑞医疗的前身)。

  凭借着“一腔热血”,李西廷用了三十一年的时间,带着迈瑞从以代理起家的小作坊,到扛起医疗器械自主品牌的大旗,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集团。

  李西廷的商业策略一:坚持自我研发

  “在医疗器械行业,只有真正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才能拥有长久的竞争力。”是李西廷常说的一句话。

  只有打破技术垄断,才能给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新生。

  迈瑞成立第一年,主要是代理一些监护产品。

  第一次参加展览会,迈瑞医疗仅拿到36万元的订单。

  尽管如此,李西廷说,他当时签合同时手都在发抖。因为一方面激动于公司有了活命钱,一方面也是自己暗下决心,要让自主研发品牌也能如此受欢迎。

  第二年迈瑞就走上了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先开发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后又持续投入开发了超声和体外诊断产品。

  到了1999年,公司三大产线基本成型,收入也迈入亿元大关。

  之所以选择从发展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业务领域入手,李西廷的解释是“迈瑞成立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还是非常贫困的,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长,医院必须要有更好的仪器来服务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医院最急需的东西。

  这三大业务是每家医院必备的,没有监护仪,没有灯床塔,没有麻醉机,医生是不会动手术的,这些也是每个医院都必备的产品,它们的市场也是最大的。”

  但李西廷还是低估了自主研发的复杂程度,公司烧钱的速度显然快于代理赚钱的速度,迈瑞很快陷入了资金困境。

  熟悉政策的李西廷向深圳政府发出了求助,在深圳科技局的协调下,迈瑞医疗先后获得了595万元的无息贷款。

  1993年,由迈瑞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多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压研发成功,开始了迈瑞打破垄断的第一步。

  截至到2021年底,迈瑞的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销售额占比均成为国内第一;体外诊断中血球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一;医学影像中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a href=融易新媒体,更要专注" src='https://www.ryxmt.com.cn/uploads/allimg/221001/015R95b1_0.png' hspace=10 vspace=10 >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浙商证券研究所

  据迈瑞医疗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是252.7亿,同比增长了20.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2亿,同比增长20.19%。

  分项来看,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分别增长了27.12%和29.29%,研发投入27.26亿,同比增长了30.08%,快于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可以说在迈瑞在医疗器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卡脖子的问题。

  在年初的一次采访中李西廷回忆道,

  “之前美国的一家公司在青岛设了一个生产厂,一台简单的监护仪要13.5万元,现在3500元就可以买一台,比当时的还好用。”

  李西廷的商业策略二:“善用资金流通”环节

  技术的自主研发必然伴随着这高投入。

  据悉,迈瑞的研发费用占了总营收的10%左右,且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2020年、2021年增速则分别达27.54%和35.03%,足见迈瑞医疗对于开发费用的投入毫不手软。

  但如此大的投入,也“吓退”了不少人。

  虽然现在看来,迈瑞的产品“星光璀璨”,但其实在第一台多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研发成功之后,迈瑞就陷入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李西廷清楚地知道,迈瑞的产品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模仿组装品牌,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想要与国外品牌比肩,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

  但部分联合创始人认为,代理业务做得顺风顺水,没必要去搞什么自主研发。

  这样的“矛盾”在连续三年的新品研发效果平平后被激化了。

  1998年,几位对自主研发持反对意见的合伙人选择离开迈瑞,导致失去一大部分代理订单的迈瑞一度差点倒闭。

  在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兴起的背景下,李西廷远赴美国融资,依靠着华登国际200万美元天使投资,将迈瑞拉出了泥潭,这也算是我国最早引进的风投之一了。

  有了这笔投资,此后的投入也很顺利。1999年,迈瑞自主研发的产品销售就高达1个亿。

  这也让李西廷更加意识到风险资本的重要性。

  2006年,迈瑞医疗在证券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纽交所。同时,迈瑞也开始迈向国际化。

  “当时我们觉得,一个真正好的运动员,比如篮球运动员,他如果不到NBA去打,像姚明这样,你就很难说他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做医疗器械也是这样,敢在西欧和北美拼市场批量进入前十名医院,人家才觉得迈瑞的产品是可信的。”

  2006年迈瑞在纽交所上市后募资18亿,这些资金除去研发投入之外,就开始进行对外投资。

  回顾国际头部公司发展史,外延并购是一家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迈瑞自2008年开始,便逐步踏上了并购之路。

  李西廷表示“我们并购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扩展产品,二是拓展渠道,三是获得新技术。并不是一味追求扩大收入、增加利润。”

  例如2008年,迈瑞通过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监护产品及其在美国、欧洲的销售平台和服务网络,逐步开始向国际化方面转型,此次收购助力迈瑞成为了全球监护仪第三大品牌。

  同年,迈瑞还收购了瑞典气体监测领域知名公司Artema,获得了关键的麻醉技术,在品牌和渠道方面形成了互补,进一步打开了海外市场。

  2013年通过收购美国Zonare获得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高端彩超技术(Zone-sonographytm域成像技术),并陆续推出Resona7等高端彩超产品,助力超声业务于2021年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

  同年,迈瑞还收购了澳大利亚医疗装备分销商ULCO,开始布局大洋洲经销网络。

  2021年5月,迈瑞再次完成对HytestInvestOy(海肽生物)的收购,解决了IVD上游原材料“卡脖子”问题,有望推动IVD板块业务的长期发展。  

迈瑞医疗李西廷: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来源:浦银国际、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可以看到迈瑞的每一次并购,都为公司核心技术的获取以及渠道的拓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助力迈瑞不断拓展医疗器械的创新边界,构筑了长期发展的第二增长引擎。

  但是,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不全是有利无弊的,上市亦然。

  虽然海外上市给迈瑞带来了发展机遇与充裕的资金,但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2015年6月4日,迈瑞宣布启动私有化进程。

  李西廷在接受新财富采访时,对私有化的原因做了更详细的解释:“经过多年发展,迈瑞的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获得了从成熟市场到新兴市场的认可,已可以不依靠纽交所背书,我们也不愿意在那里呆。

  一是沟通起来很麻烦。

  二是中美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很不一样,既要考虑中国的法律,又要考虑美国的法律,很不方便。

  第三,纽交所各方面费用很高,比中国高一倍还多。迈瑞还经常遭到做空机构不必要的干扰,每次都要律师出面,费用高昂。

  再加上A股市场在不断进步,我们认为,回来对公司业务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经营成果和国人分享,也没有什么不好。”

  最终,迈瑞在2016年3月6日,以33亿美元的市值完成了私有化,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2017年5月,迈瑞医疗首次申报A股IPO申请,2018年7月成功过会,2018年10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回归A股的迈瑞,以48.80元/股的发行价,募资总额达59.3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57.5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强势成为当时的创业板第一股。

  李西廷在采访中说,“毋庸置疑,我们当初做出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成功登陆A股市场是迈瑞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也是迈瑞新的起点。

  但迈瑞到A股上市不是来圈钱的,我们上市就和参加市场竞争一样,在严苛的监管下才能健康成长。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现金流一直比较好,我们每年的净现金流入都大于企业利润,我们也会让股东分享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李西廷的商业策略三:“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迈瑞早期的成功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推广策略。

  当时的大城市市场是被进口医疗器械所占据的,迈瑞作为本土品牌不易介入。

  所以李西廷决定,暂时放弃一线城市,避其锋芒,从偏远地区开始,一步一步“入侵”国内市场。

  相比于早期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在国外要10万元以上的价格,迈瑞4万元的监护仪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

  这对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医院市场来说,极具吸引力。

  另外,针对资金不足的客户,迈瑞有免费试用、赊销、分期付款等多种营销策略。

  针对客户最担心的售后服务,迈瑞不仅提供比国外品牌更长的免费保修时间承诺,更承诺只要机器有问题,公司将立马提供同型号设备暂用等服务项目,为的就是让客户买得起,也用得放心。

  这一系列销售举措极大提升了迈瑞医疗的口碑,短时间内便占据了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医疗市场。

  同时,迈瑞不仅限于卖单个的产品,更是卖一整个解决方案。

  而迈瑞的解决方案涵盖高、中、低端市场,既能满足三级医院的高效、科研等需求,也能满足一级医院的优化医疗水平等需求。

  面对不同规模的各级医院,迈瑞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属于“分级诊疗”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采购、服务等方面,迈瑞的解决方案也能打通各级医院内部信息化链接,实现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精简看病流程,提升患者看诊效率,建立医疗系统新生态。

  而在整体的解决方案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迈瑞自主研发的,即使部分医院里的设备可能是其他品牌的,也可以兼容,只是一般不兼容。

  李西廷在央视的采访中提及“之前浙江的一个医院,就把一个国际进口品牌的监控仪全部换成了迈瑞。

  因为我们在医院的装机量比较多,占有率比较高,医院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法律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一旦出了问题全是迈瑞的,所以我们有一定的优势。”

  并且,李西廷在近期表示,过往难以扩展触及的西欧和北美的顶级医院,受到疫情的影响,都逐渐同意合作,这也成为了资产增长的最大关键。

  集采and“疫情红利”消散,迈瑞的未来?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第一龙头,迈瑞不断突破着技术的高度,但股价的连续下跌和净利润增速放缓,不禁让投资者有些担忧。

  早在2020年11月,在冠脉支架通过了集采之后,迈瑞医疗的股价便出现了一轮大幅的调整,不过大跌之后没多久,迈瑞的股价便又创出了新高。

  到了2021年8月,随着安徽省对外宣布率先开启省级临床检验试剂带量采购之后,迈瑞医疗股价再度受到重挫,创出了自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

  虽然股价持续走低,但2022年上半年,迈瑞在安徽的发光业务仍实现了80%的收入高增长。

  疫情结束后业绩增速的下滑,也是导致迈瑞医疗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2021年迈瑞医疗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增速,从2020年的41.21%降至不足1%,收入占比从47.16%降至39.61%。

  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其实是疫情带来的“红利”开始消散了。

  要知道,迈瑞生产的呼吸机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不仅在国内订单量激增,更是“席卷了”整个海外市场。

  当时,全世界都在寻找呼吸机、监护仪等抗疫设备,就连英国首相约翰逊2020年3月与特朗普通话时,说的第一句话都是:“guys,我们需要呼吸机!”

  在国外头部品牌无法供应充足时,迈瑞站了出来。

  据财报显示,迈瑞当年在国际市场完成了700多家高端客户的突破,公司的品牌推广因此提前了至少五年时间。

  李西廷给迈瑞提出的目标是“用5-10年进入世界前20”。这种肩负“全村人希望”的使命感,意味着公司还要迎接很多挑战。

  2021年的业务收入,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是301.17亿美元,迈瑞是252.70亿元人民币。

  1、技术迭代始终是制造型企业长期的挑战,特别是非线性的重大技术迭代会给予新玩家改变竞争格局的机会。

  2、医疗器械行业相对普通制造业及药品行业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与医生实操过程联系紧密,医生的保守性和对品牌及其产品较强的黏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新技术的冲击,但当重大技术迭代发生时,领先者仍应快速跟进以避免市场份额的严重损失。

  3、而当技术迭代放缓、产品和行业走向成熟,领先者可通过渐进式创新不断加高壁垒,结合其渠道优势和客户黏性,新玩家难以以差异化产品入局,竞争格局将趋于集中。

  4、美敦力在世纪之交大并购中选择处于成长性赛道的龙头公司作为标的的战略是成功的,相较于并购成熟业务,医械龙头在并购新兴企业时能够更好地在销售渠道、注册审批、研发等方面为其赋能,实现协同。

  四十句金句,回顾李西廷的商业思考

  企业经营

  1,做企业不仅要专业,更要专注。

  2,迈瑞的法宝就是坚持做企业的心态,不松懈,不去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下笨功夫。

  我一直认为制造业是一门苦功夫,是刀刃向内的苛求和坚持。特别是医疗器械,关乎人命,不容许一点点的失误和马虎。

  3,我们一直以来时刻抓住创新,抓住产品质量。创新和产品质量是自主品牌最有力的基础,如果产品不好,品牌再响亮,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

  4,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

  5,很多人常说迈瑞保守。我觉得保守也好,稳健也好,反正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行事准则。

  第一,不让分销商压货。第二,对现金流卡得很紧。第三,对纪律管理严格。

  这样长期下来,我们呈现出的经营模式就非常稳定。股票市场有高有低,这我管不了,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太多,但是经营我们能管得了。

  6,近三年内,我们要保持比较好的两位数增长,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每年都要有增长,要回报股东。从长期发展来说,我们要加大投入。

  我们的十年目标,是希望能够进入全球医疗器械供应商的前20名;更长的目标,是要进入全球前10名,实现全球医院的监护仪基本上是迈瑞的。

  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医疗仪器研发生产的一个高地。(2019年《直面掌门人》)

  7,品牌靠什么支撑?不是每天光在电视上打广告就能建立品牌,品牌背后是产品性能和质量、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支撑。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是没有办法做大的。

  8,迈瑞医疗以电子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这条产业链不断强化、升级,形成了系统创新。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是紧抓内部研发创新和外部并购整合两条路径,加快核心技术掌握,保障供应链稳固;

  三是坚持研发的高投入,并逐步走向技术“深水区”。

  9,迈瑞未来的发展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

  横向是拓宽赛道,多增加产品线,纵向是在产品技术层面上尽快弥补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

  比如超高端超声的系列专科超声产品,我们仍在开发中,还需要3-5年才能与国际最高水平竞争。体外诊断的仪器、试剂、供应链,我们都要加大力度做。

  10,迈瑞时刻不忘提醒科研人员,为了创新,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忘了迈瑞的愿景:“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和使命:“普及高端科技,让更多人分享优质生命关怀”。

  11,收购一直是迈瑞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司倾向于考虑业界较为成熟的欧美公司。

  国内公司整合起来太费劲了,收购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大量合规合法、知识产权问题,包括有的生产经营环境、消防、环保和员工安全等基本问题,需要一点点帮它们整改,整改起来要好几年。

  收购一个大学生,却要从幼儿园开始给它们补课,这就费劲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

  国际公司一般非常成熟,法律意识较强,合规合法,收购国外的公司协同效应较为显著。

  12,对于迈瑞来说,器械质量好,能为病人减少痛苦,为医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诊断依据,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当然这些都做好的情况下,有能力可以再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但这都是另外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产品,为社会服务。

  13,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研发,跟不上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就一定会落后。

  14,我们作为医疗设备生产商,一定要生产适合医养结合的产品。

  比如说我们的超声,我们的体外诊断,我们的监护系列都要做一些智能化更高,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简洁,而且成本更低的这些产品放在农村医院或者是社区医院,为病人服务。

  我们每年在这一块投入,从人到物总共折合人民币至少得有5亿到6亿。(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15,从1995年美国华登公司对迈瑞医疗投资开始,就意味着公司从管理上、产品上有着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

  16,人才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因此人才培养一直是迈瑞的重中之重。

  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广开门路,坚持从国际上引入一批有从业经验的高端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重点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新员工培养。

  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设置了客观公平的奖罚机制,还推出了上市以来首个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获得公司持续成长带来的收益。

  17,迈瑞不会分拆上市。

  我们要清楚为什么上市,是为了融资,要让这些投资人赚到钱,你买迈瑞一样赚钱,把它分开太浪费社会资源,至少我是不太想的。

  18,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做好产品、为灾区捐款捐物、善待员工等那么简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观念转变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19,有人说迈瑞已经很成功,这个话都说大了

  我们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比你大的公司,我们要去学习,必须要有巨大的危机感才能前进,如果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就没法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很多危机,必须要一个个去解决。

  20,迈瑞过去近30年发展史就是“言必行,行必果”,跟着迈瑞一块成长,一定能够得到你想得到的。

  行业发展

  21,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产业。

  平均来看,全球医疗资源依旧非常匮乏,中国以及新兴市场对医疗的需求量非常大。现在中国的医疗水平,医疗器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主营业收入达到7200亿元,并且每年有超10%的增长。

  所以对于中国和新兴市场来说,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特别在中国,它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产业。医疗行业的发展对人民健康、国民经济都将有很大贡献。

  22,中国在医疗领域还是一个追赶者,最重要的是把产品认认真真做好,做好基础的东西,普及高端市场已经开始使用的仪器,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性价比,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这些产品,我们要立足现在考虑未来。

  医疗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若想把基础原理上的突破应用在医疗上,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要经过多年的实验,以及长时间的临床,才能把新技术用到医疗上。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科学家把基础的工作做好,后面变成产业是企业家的事。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最终成为医疗产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价值链。

  23,目前我国已形成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某些方面并不逊于发达国家。

  同时,我国仪器设备、医疗资源也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容与升级,医疗产业仍将迎来较大的提升空间。

  24,我们所在的这个(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中国市场发展更快,每年有15%左右的成长。在这么一个市场里边,你没有道理发展不起来。目前美国只有个位数的增长。

  目前人均匹配资源中,医疗器械和药物比例发达国家基本做到1:1,而国内只有0.3:1。这也意味着,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2019年《直面掌门人》)

  25,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业,因此医疗器械公司应做一个“平台公司”,把社会上各个不同行业的原材料、器件集合起来。

  26,我们的高端监护仪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50%了,这么高的市场份额,比飞利浦要高出一截。

  因为我们有技术积累,可以跟它同台竞争,我们从一个跟跑者,到挑战者,最后真正成长为领导者。(2019年《直面掌门人》)

  27,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他们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创新,尤其是在医疗器械行业,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力,才能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

  当然,如果都是“小帆船”,没有“大航母”,国产医疗器械也难以出海。

  如今,质量强国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龙头企业,要从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两方面着手,尽快将痛点转化为质量新优势,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双循环”中的刚性作用。

  28,现在中国医疗新基建,除了建医院,还要配备高水平医生和护士,这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医学院的建设还要增多。

  与此同时,仪器设备的需求量也变得非常大。从硬件到软件,对人才的需求,对护理的需求,包括院外的大健康养老产业,现在都起步了。

  29,中国医疗器械制造面临工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的短板,国产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领域学科技术没有掌握。

  对此,一方面,通过政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多渠道增强零部件企业的投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全产业链上每家企业需加大自身研发投入,做好产品,从而提升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30,最应该坚持的是认真做事。制造业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只要聚焦国家和市场的需求,企业就一定可以发展起来。

  31,任何行业的企业经营者,不要急功近利追风口,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实事,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每位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企业就有竞争力;每家企业做好自己的生意,那整个供应链就有竞争力。

  技术发展

  32,在产品开发前,就要洞察业内的技术,提前做技术布局,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事情想清楚,而不是做一步看一步。

  33,互联互通的医疗器械产品对提升基层医疗结构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产品的智能化创新,让操作更加简单的同时,保证诊疗结果准确性。

  34,迈瑞品牌如今已经走向全球的最高端市场,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已经在欧美地区成为客户采购的优选对象,这一切都源于迈瑞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创新性研发。(2018年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35,迈瑞一直助力于公共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突破AED的国际“技术壁垒”封锁,为我国公共急救提供设备支持,并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急救培训。(2022全国两会《人民会客厅》)

  36,迈瑞医疗打造的“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实验室”三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协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而惠及更多基层边远地区的患者群体。

  37,美国也在搞医改,应该说它的看病难、看病贵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要约一个一般的核磁共振成像,没有半年的时间都约不上。而中国,最多两三天就会给你做。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国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使得我们的设备又便宜、又好用,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科技的进步。

  国际化战略

  38,迈瑞在海外主要是在两方面部署,营销和研发。

  营销就是卖产品、装机、培训和售后服务,这部分要持续投入,并且做到尽量本地化。

  迈瑞在美国的西雅图、硅谷、新泽西设有研发中心,通过这些了解美国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在研发的过程中更多接触美国市场,了解他们的需求。

  39,要进入美国市场,要在全球占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独特的产品特性,要有新的东西,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自己。

  40,迈瑞和国际医疗器械巨头间的差距有两点。

  第一点,虽然这30年我们核心技术掌握了很多了,但是要真正变成一个强国,变成在国际上确实有竞争力的企业,我们对核心技术还要有更多的掌握。

  第二点,我们供应链的改革也非常重要,简单说我们的仪器上游需要一个平板,可能在日本供应商平板就做的很平,我们中国的平板可能也叫平板,但做的就不那么平。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制造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毕竟我们还年轻,真正做事才30多年,而对方已经搞了几百年了。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真正要把制造业做强,需要每行每业都把自己做到优秀。

  (来源:聪明投资者)

  参考资料:

  【1】《李西廷|中国医疗设备之王》,邱处机

  【2】《医疗设备“国产化”加速》,《交易时间》栏目

  【3】《市值缩水2879亿,迈瑞医疗怎么了?》,澎湃新闻

  【4】《迈瑞医疗(300760.SZ):新基建新业态,“迈”上新台阶》,浙商证券

  【5】《迈瑞医疗分析,医疗器械老大能否保持稳定增长,风险在哪?》,木禾投研

  【6】《【直面掌门人】迈瑞医疗李西廷:用“笨功夫”撑起高端制造》,上海证券报

  【7】《迈瑞医疗(300760.SZ):仗剑前行,国产医疗器械航母路在脚下》,东吴证券

  【8】《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对话企业家|李西廷:企业成长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笨功夫”》,财讯界

  【9】《30年,从0到5000亿市值,迈瑞医疗拿什么征服下一个10年?丨独家专访李西廷:如何顺利交接是个挑战》,新财富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以旧换新领券立减!国美国庆乐购节换新至高减800

国庆节即将来临,又到了假期消费的高峰期,特别是家电领域历来是各大零售平台的必争之地...

1 以旧换新领券立减!国美国庆乐购节换新至高减800

国庆节即将来临,又到了假期消费的高峰期,特别是家电领域历来是各大零售平台的必争之地...

2 林下“清风”不染尘 纸巾擦亮“生态绿”

扎根中国三十载;建立了规模达421万亩的七座自有林场,相当于4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累计...

3 拟收购不良资产 外资能否挽救烂尾项目?

据媒体报道,近期由Lazard担任顾问的海外债权人小组向佳兆业集团(1638.HK)提出拟以20亿美元(约...

4 辽港股份摘得两项大奖!

辽港股份摘得两项大奖! 9月22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

5 7月铅产量稳步增长 国城矿业优势资源竞争力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7月铅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6.2%;1-7月铅产量累计值425.8万吨,...

6 银行业:筑好数据基础设施的“底”,让业务创新“乘风破浪”

人这一生,最绕不开的地方就是银行。工资、存款、取现、购物、贷款……智能手机出现以前...

7 领航出海,睿不可挡!江铃福特领睿16000台出口海外发车

金秋好时节,奋进正当时。9月26日,江铃汽车富山工厂发车库,整齐排列的江铃福特领睿方阵气势...

8 百德医疗招股进行时 乘肿瘤消融行业东风

中国微波消融器械的龙头之一百德医疗(上市编号:6678.HK)昨日启动招股,持续至下周二(9月27日)...

9 创业邦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出海生态发展报告》,牛信云构

2022伊始,新冠疫情反复,地缘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发展变数增多,备受关注的出海领域再度蒙...

10 国家能源局: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1万公里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6日讯(记者王婉莹)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