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不仅打传风向加紧,“规直”也上升到关乎企业生存的高度。“规直”的本意,是规范直销经营,从具体的被执行对象层面来看,就要包括规范直销企业、分公司、系统、团队、经销商的直销行为。
当前,“规直”进入了实质性的整顿查处阶段。
上半年至少三家直销企业分公司以上级别涉传遭查处
2023年上半年还没过去,但根据市场反馈的消息,截至目前,已经有至少6家拿牌直销企业,因为涉嫌传销遭到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冻结资金等处罚,并且案件正在侦办执行当中。
这几家企业总部所在地,4家位于北方,2家位于南方。查处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有1个位于河北省某县的,3个位于江浙沪某县或地级市,还有2个是中部的县、地级市。
从查处的主体来看,尤其凸显事态的严峻性,涉事的几家企业中:
1家是直销企业的当地分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遭冻结分公司大额资金,当地团队领导人等骨干遭拘留;
1家是直销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子公司里的知名系统领导人涉嫌非法传销、非法集资,融易新媒体,创始人涉嫌非法集资,子公司遭到冻结资金过亿元,创始人遭到取保候审;
1家是直销企业知名APP商城代理商在当地开设的分公司,因涉嫌传销遭冻结资金一千余万元。
1家是某知名直销操盘手,曾经归国创办新零售模式平台,以脱离直销企业的形式活动,遭涉传及非法集资举报查处。
1家是某北方直销企业,旗下系统因涉嫌传销遭冻结资金。
1家是直销企业的拿牌主体涉嫌从事网络传销,遭到冻结资金3000多万元。这是自2018年权健和华林酸碱平以来,首家以拿牌主体公司遭到涉嫌传销查处的案例,这再次敲响了行业严查直销企业涉传的警钟。
这可以说是自201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围绕“规范直销”的查处。
打传规直统一归口,“规直”收紧新动向
疫情前几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层发生了几次较大变动,再加上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线下活动偃旗息鼓,直销市场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的状态。
经过几次内部调整后,进入2023年和疫情之后,总局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整顿。目前,关于直销的监管工作被全面纳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办公室)。在价监局的主页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价监局对直销的监管主要是基于《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具体工作有五项:
直销信息报备,主要是直销企业信息公布、变更,直销企业信息披露网站;
直销企业,直销企业资质、股东、产品等的变更;
直销服务网点:直销企业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的登记、变更,监督管理;
直销培训员,直销企业培训员的报备,信息公布等。
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日常工作事务:各地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的日常工作,包括召开座谈会、约谈、调研直销企业,日常检查,引导直销行业发展,打击违法直销、涉传案件等。
从以上分工和部署中可知,规范直销和打击传销,秉承了过去的职能和指导思维。
将规范直销和打击传销合并在一起,这意味着规范直销、打击直销中存在的涉传行为将有更大的可能被同一尺度查处。规直与打击传销的执法队伍是同一批人,这意味着,在实际的监管中,直销企业并不能因为已经有了直销牌照,而获得“免死金牌”“免检”。打击直销企业的涉传甚至是传销行为,仍然被涵盖在打传工作的范畴内。
过去,我们曾经认为,直销牌照监管体制和两个条例框架之下,直销与传销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但从当前总局价监局的机构设置来看,规直与打传仍然是合并在一起的。现在看来,近两年来,两者的边界不是更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
事实上,直销与传销的边界不清,一直是制约直销行业发展的一个固有顽疾。直销与传销的边界不清,有几个层面的表现:
首先就是在渊源上,两者就纠缠在一起;
其次,两个条例还有未尽的内容亟需完善和补充,导致没有能够对十几年来直销市场新出现的活动进行约束、规范;
第三,现实中一些直销企业、系统、经销商、团队以传销模式经营时有发生。还有大量没有直销牌照,但是以直销模式、涉传模式经营的微商、传销组织破坏了直销行业的土壤,挤压直销企业的发展空间,滥用三级分销、直销模式。加上,实际执行中,部分基层单位对直销和传销的边界定性有差异,对于非直销企业的多层计酬行为,采用直销的监管查处方式,未进行严厉惩治,导致非直销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如TST庭秘密、婕斯等涉传品牌。
过去,直销行业曾经为将“打传”和“规直”,“直销”区分“传销”做过许多努力,从目前来看,这个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