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座门楼续一段文脉(2)

  “虽然有些细碎,但老的东西能留就留。椽子、门板也是一样,哪段破损严重,就锯掉哪段,拿一段好的替上,不是全换新的。另外,翻建屋顶时,屋顶上的瓦,大部分也是用的原有的旧瓦。”谭涛说,这些旧的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历史信息承载和传承的符号,所以应保尽保。

  饱经沧桑的“大宅门”

  至于为什么做一个移动的底座儿?谭涛解释:“我们在这座门楼的修缮过程中,本着善待每一个物件,做一个就做好一个的原则,有能力的情况下,就给它修缮好;如果暂时没能力,也不做破坏式修缮,而是保护好它的现状,为日后修缮预留出空间。”

  “广亮大门的级别仅仅低于王府、贝勒府、贝子府等皇亲贵胄的府邸大门,是公侯以下的民居中大门等级最高的一种。不管原主人是谁,以前的官品一定不低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谭涛介绍说。谭涛是负责修缮礼士胡同43号院广亮大门的主要设计师。

  “补裘法”修补老门楼

  在目前的胡同整治中,对这些老门楼进行修缮时,“尊重原貌、应保尽保”的理念很重要。老建筑虽然有些斑驳和残缺,但有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应该对它们足够珍视和爱护。否则,它们没了,历史的记忆也就没了,因此,对于保留历史信息、恢复历史原貌这样的修缮方式,在《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中是提倡的,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礼士胡同、史家胡同的几处门楼修缮也都是这样做的。

  “比如修缮屋顶时,没有铺设现代的防水、保温材料,而是用传统的‘封土’方式,铺上20厘米左右的土层后,再铺瓦,融易快讯,施工麻烦,对铺瓦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现在,礼士胡同43号院的广亮大门已经修好了,一座古朴、素雅、庄重的“大宅门”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让谭涛感到欣慰的是,随着人们对老城保护越来越重视,他们这种“古法修缮”、“修旧如旧”的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这也让很多胡同里的老人感觉到,以前记忆中的家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