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数字医疗让健康服务更优质可及 推动治疗精准化

数字医疗让健康服务更优质可及 推动治疗精准化

2024-03-13 06:55:01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代小佩 “我们团队最近出了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一张眼睛照片就可获取遭拍摄者血糖、血压、血脂等信息。”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人工智能遭用于健康评估,是数字医疗技术提升百姓健康水平的生动写照。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

  ◎本报记者 代小佩

  “我们团队最近出了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一张眼睛照片就可获取遭拍摄者血糖、血压、血脂等信息。”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人工智能遭用于健康评估,融易新媒体消息,是数字医疗技术提升百姓健康水平的生动写照。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

  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对肿瘤患者来说,早筛早诊早治至关重要。精准预防已成为癌症预控的新趋势。如今,人工智能影像成为医生的“第二大脑”。江苏省人民医院原院长赵俊介绍,在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时,准确发现结节是诊断的第一步。但是,肺结节尤其是微小肺结节并不容易辨别,而阅片医生有可能会因为疲劳或经验不足造成遗漏。这时,将深度学习技术用于肺结节检测与筛查的“肺结节人工智能系统”就派上用场。在临床应用中,该系统能够辅助诊断、标记肺小结节,减少医生的工作量,降低误诊发生概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疾病诊断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为帮助这部分患者,王宁利潜心研究闭角型青光眼的高效便捷筛查技术。“现在,用手机给眼睛拍一张照片,利用相关数据模型,不到一分钟就可知此人有无罹患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是否需要去医院。这种筛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错失窗口期而导致失明。”王宁利说。

  心脏疾病患者也能享受到数字医疗技术带来的便利。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告诉记者,以心脏功能衰竭患者为例,利用可穿戴设备,医生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并据此预测患者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现异常就可尽早介入治疗,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张俊杰说。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脑血管疾病的早筛早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对脑健康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如果脑健康分析结果提示有罹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可及早干预。”王拥军说。

  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推动治疗精准化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未及时诊断而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为解决该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机构基于大量优质医疗数据研发了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这一平台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头部进行快速精准的影像分析,大幅缩短术前决策时间,让更多患者尽早得到救治。

  除了让治疗更及时,数字医疗技术还能助推治疗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进行经导管心脏不停跳的心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时,医生通常基于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经验为患者定制瓣膜,但用这种方式制作的瓣膜有时并非完全适配。“随着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基于患者CT图像,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定制尺寸更合适的瓣膜,让手术治疗方案更精准,降低手术风险。”张俊杰说。

  骨科治疗也因数字技术的发展取得突破。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团队公布了一项成果。他们利用大数据模型对手术进行科学精准规划,有效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脱位的风险。“数字技术的应用让髋关节置换手术更加精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除此之外,基于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远程医疗等服务,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打破信息孤岛,进行系统融合,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更好满足患者需求

  在康复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大有可为。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宣布,全球首例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的四肢截瘫患者,在行为能力康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自主脑控喝水。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贾旺团队近日为患者成功实施微创无线脑机接口植入手术。患者出院后,医生通过远程指导辅助其康复训练。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光标。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遭应用于儿童多动症、孤独症、脑瘫、癫痫、帕金森病、脑卒中、难治性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康复中。

  为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康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智慧医疗研究中心培养了一批脑卒中机器人康复师。

  “机器人康复师可辅助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情绪疏导等。”王拥军说。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国家医保局切实提高儿童参保率

本报讯(记者孟刚)3月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关于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行动的通...

2 数字医疗让健康服务更优质可及 推动治疗精准化

◎本报记者 代小佩 “我们团队最近出了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

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医药现代化大有可为

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十七个年头。作为...

4 阮鸿献委员:加大药品网售第三方平台监管力度 保障百姓用药安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作为...

5 李燕代表:释放政策组合效应 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尽管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但履职这些年...

6 李楚源代表:深感振奋、深受鼓舞 对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郭文培)“深感振奋、深受鼓舞,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充满期...

7 于清明代表:补强产业链、延伸供应链 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新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履职这些年,围绕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全...

8 卢庆国代表:优化添加剂行业政策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和使用是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重...

9 戴立忠代表: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代表长期关注生命健康和医药领域的...

10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杨彦帆 王云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

1 国家医保局切实提高儿童参保率

本报讯(记者孟刚)3月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关于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行动的通...

2 数字医疗让健康服务更优质可及 推动治疗精准化

◎本报记者 代小佩 “我们团队最近出了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

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医药现代化大有可为

张伯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十七个年头。作为...

4 阮鸿献委员:加大药品网售第三方平台监管力度 保障百姓用药安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作为...

5 李燕代表:释放政策组合效应 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尽管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但履职这些年...

6 李楚源代表:深感振奋、深受鼓舞 对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郭文培)“深感振奋、深受鼓舞,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充满期...

7 于清明代表:补强产业链、延伸供应链 加快培育高端医疗器械新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履职这些年,围绕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全...

8 卢庆国代表:优化添加剂行业政策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和使用是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重...

9 戴立忠代表: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代表长期关注生命健康和医药领域的...

10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杨彦帆 王云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