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乍暖还寒,感冒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患者得的还是重感冒。日前有一网友发帖表示,自己因为重感冒后坐了飞机耳朵巨疼,遭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此事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也分享自己有类似的经历。
对此,南京江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倪荣生解释,重感冒后耳朵咽鼓管功能确实会下降,而这正是影响耳膜的重要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日前,网友“亲大鱼”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是从大年初三开始发烧,初七搭乘飞机回北京。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感受到气压变化随之耳朵巨疼,“绝对不是一般坐飞机的不适,当天晚上耳朵疼的都想看急诊。”“亲大鱼”说,自己第二天立马就去了医院就诊,遭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算是第一次亲身体会这个热知识了。”
“严重了还会穿孔,来自前空乘的经验”“春节期间刚经历过,融易新媒体消息,做吞咽和张大嘴都没用”“以前不知道,刚好有一次感冒坐了飞机,在飞机上一觉醒来突然感觉耳朵像遭蒙住了一样,可把我吓的”……在“亲大鱼”帖子的评论区,有相似经历的“病友们”聚在了一起。
那么重感冒坐飞机容易耳朵疼甚至中耳炎具体是为啥,有科学根据吗?在接受采访时,南京江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倪荣生肯定了这一“热知识”。他表示,这与人体内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管腔有关。“咽鼓管一头在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另外一头在耳膜后面一个叫鼓室的腔。”专家介绍,咽鼓管是连接鼻腔和耳朵之间的一根很细的管子,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鼓室的压力,还具有引流的作用,假如鼓室里有液体,可以把液体给排出去。
通常情况下,咽鼓管是“关闭”的状态,而在打哈欠、做吞咽动作或者捏鼻子鼓气的时候咽鼓管便“打开”了。“我们坐飞机的时候,特别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会感觉到耳朵里面闷,就是因为耳膜外空气压力产生了变化,因此这个时候咽口水、打打哈欠之类的动作让咽鼓管开放,也是帮助调节鼓膜内外压力。所以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咽鼓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潜水的时候也同理。”
得了重感冒,患者鼻腔里大多堵塞了很多分泌物,导致咽鼓管通向鼻咽部的咽口遭分泌物堵塞,还可能因为遭鼻腔炎症波及,导致咽鼓管咽口肿胀而堵上。“这种情况下,咽鼓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无论是打哈欠还是做吞咽动作,它的管道都打开不了,内外压差大,就可能导致耳膜的损伤,轻则引起中耳炎,重则导致鼓膜的穿孔”,倪荣生解释。
因此,专家总结,“重感冒的病人尽量不去坐飞机”这样的说法确实有一定依据。“如果必须要出行,可以提前吃一些含有收缩鼻甲药物成分的感冒药,或是吃一些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的药物。也可以冲洗鼻腔来改善。”倪荣生提醒,在乘坐飞机后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耳朵疼痛,或者即使没有疼痛,但下飞机一两个小时后耳朵“闷闷”的感觉仍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如果不及时注意,咽鼓管堵塞后耳膜后的气体会遭慢慢吸收,造成负压产生渗液,还可能导致粘连,就更麻烦了。”
◎本报记者 张佳欣 2月20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首位植入“神经连接”公司大脑...
2 患了重感冒,谨慎坐飞机?气温乍暖还寒,感冒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患者得的还是重感冒。日前有一网友发帖表示,自己...
3 国家医保局:集采糖尿病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2月2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集采二甲双胍质量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中选药品与原...
4 创新药“出海”提速 合作模式更趋多元化今年以来,创新药企业出海再掀热潮。药明生物、迈威生物、安锐生物等药企纷纷宣布达成海...
5 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年来,跨国药企通过多种形式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内...
◎本报记者 张佳欣 2月20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首位植入“神经连接”公司大脑...
2 患了重感冒,谨慎坐飞机?气温乍暖还寒,感冒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患者得的还是重感冒。日前有一网友发帖表示,自己...
3 国家医保局:集采糖尿病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2月2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集采二甲双胍质量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中选药品与原...
4 创新药“出海”提速 合作模式更趋多元化今年以来,创新药企业出海再掀热潮。药明生物、迈威生物、安锐生物等药企纷纷宣布达成海...
5 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年来,跨国药企通过多种形式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内...
6 ADC创新药研发提速●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日,恒瑞医药、迈威生物等公司发布公告,研发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
7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本报记者 张佳星 超1.8万个医联体,近5600个省级、1.4万个市县级临床专科建设项目,2700余家...
8 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眼底病 可提高医生诊断能力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聂慧敏)2月27日,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眼科教授陈有信团队...
9 椎间盘退变精准治疗 有了新策略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强 通讯员王泽锋)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
10 AI联袂蛋白质分析:有望提前15年预测痴呆风险◎本报记者 刘 霞 一个人患上痴呆的风险有多大?现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依靠血液检测或许...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