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国宝画重点·简牍丨看看简牍里的汉代边塞“冷知识”

国宝画重点·简牍丨看看简牍里的汉代边塞“冷知识”

2024-05-24 20:58:43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主要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简牍记录了泱泱中华长达一两千年的文明历史。一枚枚简牍,如同文明标本,定格了许多历史瞬间,让我们得以在千年后窥见古...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主要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简牍记录了泱泱中华长达一两千年的文明历史。一枚枚简牍,如同文明标本,定格了许多历史瞬间,让我们得以在千年后窥见古人的生活点滴。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全国汉简的“收藏家”,馆藏汉简数量占目前全国出土汉简总量一半以上。汉代人爱吃盐?汉代人“考公”考什么?他们出入边塞要出示“年卡”?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了解那些你不知道的妙趣知识!

  在汉代,戍边吏卒使用的食盐一般由官府配发,每名戍卒每月领取的标准是3升,约为现在的216克,即每日7.2克。从现代医学知识看,这个食盐量可不算少。汉代人这么重盐,是“口味重”吗?其实不全是。除了用于制作盐豉,食盐还会遭添加进牛、马的饲料里。

  “能书”“会计”和“知律令”是汉代屯戍机构基层官吏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能写、会算、懂政策、知法律,这也是汉廷决定边塞基层官吏升降赏罚的重要依据。戍卒与官吏为了晋升,需要勤加练习书法和计算能力,西北边塞出土大量“习字简”和“乘法口诀简”,与此不无关系。

  巡视天田,是汉代值守烽隧的戍卒们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项日常工作。天田是两个烽燧间一段长长的沙地,当有人或马私自穿越时就会留下足印,用来侦察敌人出入踪迹。那么,融易新媒体消息,如何证明戍卒没有“摸鱼”,巡视了整段天田呢?汉代人制作了“日迹梼”。

  当巡视到烽隧时,戍卒把“日迹梼”插在沙地上,取上前一天其他戍卒巡视时插在沙地上的“日迹梼”返回戍所。以此往复,即可证明每个戍卒都全面地巡视了天田。

  现代人注重防伪,古人也是如此。为了防止他人篡改数据等信息,汉代人会在订立契约或统计数量时,在简牍上契刻表示数字的符号。

  在汉代边塞,官府制作两份刻有契口的出入关符,一份放在关口,一份由个人执有。个人执符出入关时由官吏核验契口是否相符,合则通关。这个程序称之为“合符”,这也是“符合”一词较早的来源。这种关符有按月或按年制作、使用之分,好似今天人们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月卡”和“年卡”。

  汉代人在简牍上书写一个“同”字,从中间一分为二,由双方当事人各执一半。需要核验时,双方将所执半简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拼成一个全面的“同”字。或许,这就是现代“合同”的来历。

  穿越博物馆的门廊,如同翻开一本沉淀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书卷。每一件文物,都是探寻我们“从何而来”的时光钥匙;每一处展示,都将成为指引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镜鉴。知兴替、明是非、启智慧,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开启一段博物致知的意趣之旅!

 

  监制:马维坤 胡国香 宋常青

  记者:姜伟超 何问 马希平

  终审:张焕

  编辑:陈倩 王宇轩 赵露露 王艺霖(实习)

  学术指导: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 肖从礼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助理馆员 吉强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甘肃分社

  甘肃简牍博物馆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来存图了!博物馆里的显眼包文物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青铜人面具、“在下佩服”铜扭头跪坐人像、“下班啦”击鼓说唱陶...

2 国宝画重点·简牍丨看看简牍里的汉代边塞“冷知识”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主要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简牍记录了泱泱中华长达一两...

3 博物馆是座宝库,也是一所学校

1905年,张謇创设南通博物苑时,在苑中南馆题写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

4 纪录片《且上书楼》——让老书楼焕发新风采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与诸多藏书楼的兴衰机遇彼此交织,无数珍本古籍能传至今日,离不...

5 小满,吾爱。

5月20日20时59分迎小满节气。在这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里,祝福所有爱与遭爱,当然还要“...

6 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中国发展(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交60周年

旅居中国近二十年,奥利弗·格兰让—— 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中国发展(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

7 多国艺术家汇聚北京现代音乐节

2024北京现代音乐节于5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央音乐学...

8 行走的博物馆

在内蒙古广袤的沃土上,畅快淋漓地看一场展览、在家门口与文物“亲密接触”已经不是一件...

1 来存图了!博物馆里的显眼包文物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青铜人面具、“在下佩服”铜扭头跪坐人像、“下班啦”击鼓说唱陶...

2 国宝画重点·简牍丨看看简牍里的汉代边塞“冷知识”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主要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简牍记录了泱泱中华长达一两...

3 博物馆是座宝库,也是一所学校

1905年,张謇创设南通博物苑时,在苑中南馆题写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

4 纪录片《且上书楼》——让老书楼焕发新风采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与诸多藏书楼的兴衰机遇彼此交织,无数珍本古籍能传至今日,离不...

5 小满,吾爱。

5月20日20时59分迎小满节气。在这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里,祝福所有爱与遭爱,当然还要“...

6 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中国发展(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交60周年

旅居中国近二十年,奥利弗·格兰让—— 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中国发展(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

7 多国艺术家汇聚北京现代音乐节

2024北京现代音乐节于5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央音乐学...

8 行走的博物馆

在内蒙古广袤的沃土上,畅快淋漓地看一场展览、在家门口与文物“亲密接触”已经不是一件...

9 西安鼓乐:“活化石”绽放“年轻态”

“西安鼓乐是汉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隋唐音乐的典型代表。”面对记者,陕...

10 领略秦汉文明 汲取历史智慧

“这件文物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组成,灯盘和灯罩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光线...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