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砸一家险企?盘点那些因公司治理导致的风险事件和舆情危机(3)

  2018年1月,珠峰财险宣布罢免总裁李更的职务,由董事长陈克东临时代行总裁职责。而在此之前,一封被认为是总裁李耿发布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广泛流传,指责陈克东破坏公司发展战略、越权插手经营事务,公布了李更与陈克东的矛盾。事后,李更否认这一公开信由他所写。

  处于发展初期的安心财险、易安财险,也都发生了类似的内讧,管理团队分裂,经营剧烈震荡,最终没有赢家。

  昆仑健康

  有的公司内部纷争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近日,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案下的一个行贿人宣判,引出一宗旧事——昆仑健康并列第一大股东上海欣成连续多年举报被迫转让股权。据当事人称,昆仑健康当时的实际控制人威胁他,当时如不转让股权,就用多年的气功修为,千里之外取他家人性命。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却不得不思索荒唐背后的残酷真实。

  公司治理制度机制所面对的,是人和资本的关系。在保险的名利场中,公司内的争端事件,也许本来上不了台面,却无比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欲望、贪婪和幽暗,指向公司治理所要回答的终极命题。

  高层违法

  让发展中的公司伤筋动骨

  管理层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对发展中的中小保险公司,在经营的持续性和声誉上是巨大的打击。

  中融人寿

  中融人寿2015年报披露:公司股东层面出现纠纷,个别股东间接转让公司股权,未按保监会规定履行股权转让流程,公司治理出现问题。2014年8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远因涉嫌行贿被刑拘。被确认的一个事实是,中融人寿有5% 的股权,是陈远向吉林油田主要领导行贿的款项。

  中法人寿

  去年,鸿商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了收购中法人寿等事项,向财政部副部长秘书行贿,也被法院判决爆出。中法人寿迟迟不能解决股权和转型问题,到了依靠向股东借款支付水电费的地步。这一事件对中法人寿可谓“雪上加霜”。

  高层违法犯罪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害,莫过于安邦保险集团、富德保险控股等机构。拥有稀罕的保险集团牌照,因为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最终导致风险处置甚至重组。

  内控失效

  突破公司生存底线

  对公司生存发展带来重大风险的内控失效案例,当属中华联合。

  中华联合

  中华联合财险“出疆”后如同脱缰野马,快速扩张,泥沙俱下。公司对应收保费、承保价格、费用、理赔等关键节点都缺乏管控,分支机构大肆截留保费;公司理赔系统“二次理赔”模块基层机构就有使用权,已经关闭的赔案不需要材料证明就可以重开,再提取一遍费用。中华联合部分机构上下一起掏空公司的事情,可谓“声名远播”,一个理赔员就能养得起一家汽修厂。市场上新设公司一度有个选聘高管的“潜规则”,发现有中华联合工作经历的,一律“枪毙”,不予录用。最终,中华联合在偿付能力缺口高达160亿元的情况下被接管,这就不足为奇了。

  安邦保险集团

  安邦也是内控失效的典型。老板可以凌驾在公司所有制度之上,巨额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去向只有老板一个人知道。随心随意调整内部架构、任免高管职务,根本不需要任何公司治理程序。这样的公司持续失序、“失血”,玩的不过是变形的麦道夫骗局。

  保险公司治理

  何以“失效”,何以“有效”

  对于保险公司治理问题,既要往本源上走,循因事件本身追问,发现到背后的某种规律;也需要观察具象,从一般规律出发,透析事件背后的原因。

  《财新》杂志撰文指出,安邦以190万美元拿下韩国ABL人寿保险公司,账上现金丰富,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可以利用韩国的资金来加大全球投资的力度。但没料到,非但没能复制所谓安邦模式,还要限期补足巨大的资本金缺口,也不能挪用资金。并未在资金上获得帮助。这,就是因为完善的市场制约和监管制度在发挥作用。

  今天需要来一场思考:为什么一家保险公司会成为争吵不休的“赌台”,成为老板财富分肥的“俱乐部”,在事无巨细、看似完备的制度之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问题?

 文章标题:怎样搞砸一家险企?盘点那些因公司治理导致的风险事件和舆情危机(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list/15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