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商业化之路:资本加注 质疑不绝于耳(2)

  不过,业内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还存在诸多困惑。目前大家冲刺的L3级别自动驾驶与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有着本质区别。完全自动驾驶不需任何条件,不用方向盘、不用人操作;而L3级别自动驾驶则是有条件的,人类不仅要参与到实际驾驶中,还要扮演“监察员”角色,牢牢盯着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智能系统出现突发状况时,往往会产生驾驶主动权迅速切换的情形,而从机器到人的接管时间差平均高达17秒。在驾驶过程中,17秒的空白已足以让任何危险情况发生。而一些消费者也很困惑:到底该不该信任此类人工智能辅助的驾驶系统?

  为了平衡用户信任和风险,有人建议一步到位研制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放弃中间状态的L3级别自动驾驶,与其在技术不成熟时把风险与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倒不如致力直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然而,研制L5级别自动驾驶谈何容易。从技术上来看, L5级别自动驾驶作为一个超长的产业链,复杂而庞大,想要选择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短期内既耗费精力财力也不切实际。从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来看,以L3为切入点来实现落地量产,似乎更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不过这样一来,离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路途遥远。

  另外,随着各行各业顶尖企业不断加入,自动驾驶商业化所面临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各自的利益诉求使游戏变得更加复杂。要在车企、供应商和政府之间建立诸多统一标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此外,车企在新技术落地过程中频频出现的“拖延症”、自动驾驶安全与伦理道德层面的普及度与人群接受度、量产成本与收益等问题也都将成为自动驾驶量产的阻碍。业内分析认为,即使许多车企已正式将自动驾驶量产提上日程,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多给这个新生儿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