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雷诺陷“软裁员”风波 CEO被员工举报(2)

  “公司在裁员的时候没有设置统一的标准,而是分派了40个名额,由部门领导决定,这一点令部分绩效表现良好却无故被裁的员工感到非常气愤”,汤强告诉记者,正常裁员都是依法领赔偿,但现在华晨雷诺想把员工丢回华晨集团,而华晨集团给予大家的反馈是:如需回到原集团,需要重新走招聘流程。这意味着合资公司既想裁员又不想正常赔偿,在和集团之间“踢皮球”。

  “从2019年1月起,采购系统已有员工陆续被停职,公司停掉了大家的邮箱,收回了工作电脑,被通知放假回家”,汤强说,就这样,40余名员工一夜之间变成了照发薪资的“无业人员”。

  记者了解到,在此期间,这40余名员工一直在向华晨集团领导层、工会反馈,要求即便被裁也需要获得合理赔偿。汤强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这种“软裁员”的方式逼走了不少员工。据悉,截至记者发稿,已有部分员工成功争取到了合法赔偿,正在办理手续。

  下滑的业绩

  在汤强看来,合资公司的各项流程之所以如此混乱,有很多历史原因,这些是在合资之初埋下的种子。

  公开资料显示,华颂品牌成立于2014年,是与华晨集团既有的自主品牌中华、金杯并列的品牌。主打车型为MPV 华颂7。据悉,华晨为了推出这个子品牌,在研发上投入了近27亿元。然而,重金投入的华颂7却并未在市场上“砸出响”。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华颂7的销量分别为6898辆、4514辆、4067辆、1069辆。

  销量不见起色,产量却不敢“怠慢”,据华晨雷诺区域销售经理高天(化名)告诉记者,当初这个项目耗费了政府不少钱,为了不暴露项目失败,公司坚持生产华颂7,卖不出去的车就放在华晨大连专用车厂。就这样,导致了华颂的坑越来越大,也间接拖累了华晨集团旗下的其他自主品牌,尤其是金杯品牌。

  据了解,2018年华晨雷诺售出4.3万辆轻型客车及MPV,较2017年售出6.10万辆减少29.5%。其中,海狮轻型客车占3.89万辆,较之于2017年的5.22万辆减少25.5%,阁瑞斯轻型客车较之于2017年的4745辆下跌36.6%至3007辆。

  对于销量的下滑,华晨雷诺品牌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汽车市场大环境来讲,2018年总体市场情况不佳,具体到窄体轻客市场则因为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据终端数据统计整体下滑超20%。

  华晨雷诺公关部: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华晨雷诺成立之初,有媒体报道称:“华晨雷诺是一家特殊的合资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中外方相互制衡的合资车企,在核心部门中,每个部门只有一位负责人。”

  华晨雷诺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5名由华晨中国委任,4名由雷诺委任。而据汤强透露,在公司由9人组成的董事会中,中方管理层只占了2席,且并非要职,基本上在业务决策层面没有任何话语权。在他看来,这种失衡的董事会结构为公司后续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根据华晨雷诺员工提供的投诉材料显示,2018年3月22日,华晨雷诺CEO欧阳杰同采购高级总监HAMON Pierre-Benoit违反了公司既有的采购流程,私自确定了价格高昂的法国供应商。

  “我自己就是高级项目经理,对这一系列项目很清楚。以新海狮冷藏车的项目为例,在项目启动初期,华晨雷诺已对整个项目进行了预研,对包括分析投资、设计开发、质量保证、时间进度等可行性都进行了预判。经过财务测算,该项目的投资收益边利率是-9.4%,按公司的既有规章制度,该项目是无法得到公司管理层批准的。但CEO欧阳杰却指示产品部门挪用年度优化项目费用进行开发,并指定了价格高昂的Lamberet作为供应商”,汤强说。

  华晨雷诺项目经理于寻(化名)对记者说:“金杯原本有固定的供应商,但法方高层却故意抬高门槛,将金杯体系的绝大多数供应商排除在外。其中,新海狮冷藏车的项目最具代表性。”

  “Lamberet在法国曾濒临破产,于2015年5月份被中国新飞公司收购了100%股权。在项目开发中,Lamberet公司要求华晨雷诺物流到法国取货,并拒绝签署质保协议。从法国采购制冷系统加上运费的话,需要6.6万元人民币,但国内的同类型产品技术非常成熟,并且大量出口,最高端的品牌价格也不过3万元人民币”,于寻告诉记者,在不顾及边利率负值的情况下进行项目开发,这个举动本身已经令员工非常不解,再加上CEO欧阳杰违反公司采购流程,私定Lamberet为供应商,公司内部已经一片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