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头条:年度净利料降三成 高盛下调呷哺呷哺盈利预期

  自今年1月16日达到11.72港元/股阶段性高点后,呷哺呷哺股价持续走低,截至3月13日午盘,呷哺呷哺收于6.67港元/股,较此前高点下跌40.45%,最新总市值为72.14亿港元

  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外出就餐人数和频次也日渐提高。火锅作为中餐特色餐饮品类,以其独有的消费模式成为大众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众多食客的追捧。

  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其中火锅实现收入0.96万亿元,占全国餐饮收入的20%左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预计未来其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不过,3月10日晚,知名火锅连锁企业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呷哺呷哺,00520.HK)却发布了有关盈利预警公告的补充公告,表示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预计减少约28%—38%。而呷哺呷哺此前刚于3月4日公告表示2019年度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将较上一年显著减少。至于减少原因,呷哺呷哺将之归结为受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影响。

  从创立时的不被市场接受,到快速增长到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眼下的呷哺呷哺或正处于自身发展的瓶颈期。而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呷哺呷哺也阶段性关闭了不少门店,高盛亦下调了该公司的盈利预期,这对呷哺呷哺2020年的业绩增长提出更大挑战。

  净利润预计大幅下降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影响呷哺呷哺净利润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IFRS 16)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于2016年1月发布,2019年1月1日生效。其核心变化是取消了资产负债表内融资租赁和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的明确划分,转而使用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内会计模型,要求承租方将租赁合同相关的租金开支录于折旧及摊销项下。这意味着租赁业务不再具有.表外融资、优化报表”的优势。

  呷哺呷哺表示,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将导致于租赁最初数年计入损益表的开支总额较高,而有关开支于租赁后期将续渐减少,因此对租约期内确认的开支并无影响。

  不过,由于公司目前经营涵括1000多间餐厅的庞大餐厅网络,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影响将为重大。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此次是影响因素是会计处理方式的变更,是租赁业务资本化的体现,因此对公司的影响更多反映在报表数额以及财务指标上,在短期内公司的净利润承压、资产负债率提高、ROE出现降低。从长期来看,该公司利润总额依然保持不变。所以与2018年及以前相比,呷哺呷哺往后数年内的业绩曲线会有所下滑,但长期会回归至应有的水平。

  对于呷哺呷哺来说,应用新会计准则固然影响其财报数据,但需要注意到,眼下影响其利润增长的或许还包括收入构成过于单一和各项成本的迅速上涨。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呷哺于1998年在北京创立,是国内知名时尚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大众市场,在国内首创吧台式涮锅,将吧台形式与传统火锅相结合,与传统火锅相比,其特色是.一人一锅”分开用餐,开创了吧台小火锅的新业态。

  不过呷哺呷哺初期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分餐形式颠覆了火锅原有的聚餐食用方式,并未获得市场认可。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疫情过后,之前不被接受的一人一锅分餐制因其提倡的安全和健康而获得消费者青睐,呷哺呷哺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被称为.连锁火锅第一股”。

  登陆资本市场的呷哺呷哺随即开启快速扩张策略。2015年,呷哺呷哺开启多品牌战略,同年上线.呷哺小鲜”外卖业务、推出高端品牌.凑凑火锅”。2016年,呷哺呷哺启动三年规划,提出到2019年实现1000家门店100亿营收的目标。2017年,呷哺呷哺进入火锅调料市场。

  增收不增利

  近五年来,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都持续增长。2018年以来,其开店速度明显提升。中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新开张76间呷哺呷哺餐厅及13间餐厅。截至上半年末,呷哺呷哺拥有及经营955间餐厅。

  呷哺呷哺的营业收入也随着规模扩张稳定增长,但其净利润增长却受到了冲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财报显示,呷哺呷哺的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4.30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47.59亿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5亿元,同比增长27.32%;但净利润增速却在2017年后放缓。时至2019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21.65%。

 文章标题:最新新闻头条:年度净利料降三成 高盛下调呷哺呷哺盈利预期,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spt/9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