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红绣球,近看生柳叶,中间来一刀,豆腐嵌芝麻。”提起火龙果,罗甸火龙果可谓声名远播。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自2007年启动规模种植以来,这个“天然温室造就的红色佳果”,带“火”了农村产业,带“活”了农村经济,成为了国家级贫困县罗甸的一张闪亮的地域名片。
布乃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然而,产业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带来技术缺乏、成本增加、用工低效、增产不增收等问题,成为制约火龙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题?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成为火龙果未来必走的一条路。
在罗甸县罗悃镇布乃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800亩的新式火龙果长势喜人。“基地里的新式火龙果是去年12月开始种植的,明年就能投产,后面达到盛产,预计年产量达到70-80万斤,产值100多万。”负责基地运营的贵州氧康天下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冉启义说。
村民在基地务工
“比起传统火龙果种植,新式火龙果优势太多了。”冉启义介绍,一方面基地内种植的是经过品种改良后的火龙果,新品种不易裂口、卖相好、耐储存。另一方面在种植模式上,从原来的柱式种植改成架式种植和排架高密度种植,改架式种植一亩能够种500多株,比原来的柱式多200株左右;排架高密度种植可实现每亩种植火龙果1000株以上,土地的使用率差不多翻了一倍。
不仅在品种改良和种植方式上升级,融易新媒体,布乃村火龙果基地还引入了智能化设备,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引导火龙果产业向管理自动化、产业规模化、种植品质化发展。
工作人员介绍及演示水肥一体系统
“现在我在手机上可以直接查看每个管子的情况,根据土壤情况随时管控水肥的灌溉。”贵州氧康天下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钱军祥一边点开手机中的专用软件一边演示说,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泵房或者手机对基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水泵和阀门的运行状态,以及作物生长的情况,实时又方便。
相对于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来说,智能水肥一体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本身的智能化,设备本身对于灌溉和施肥的控制都是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实现。
钱军祥举例说,比如土壤养分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土壤中的氮磷钾数据,当监测到土壤中的养分数据低于标准值,系统就会自动打开施肥系统,为农作物进行施肥,通过这样有数据依靠的控制施肥和灌溉,让种植中的灌溉和施肥更加合理。
冉启义介绍新式火龙果种植
“未来我们还将安装轨道车、增加自动分拣机等,进一步提升基地火龙果生产效率。”冉启义说。
事实上,罗甸火龙果的“版本升级”不只在改善产品、提升效率上,罗甸在塑造品牌和培育火龙果文化上同样下足了功夫。
在品牌塑造方面,持续推进产地溯源、拒用除草剂等专项行动,采取“火龙果+采摘旅游”“火龙果+深加工”“火龙果+美食”等方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培育本地火龙果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火龙果的品牌价值;产销对接方面,采用电商销售和线下零售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销售渠道。
德龙食品的产品展示柜及荣誉墙
经过多年的迭代和发展,罗甸逐渐淘汰了一批发展滞后的薄弱基地,依托火龙果大数据进行智慧农业尝试,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最美果园”,火龙果产业走上了“稳中有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罗甸火龙果种植面积为3.42万亩,投产面积2.8万亩,覆盖农户1.25万户,5.16万人。从7月2日开始,今年首批火龙果上市,年预计总产量2.6万吨,预计总产值2.34亿元。
火龙果酵素
“从传统种植到产业迭代升级,不断夯实罗甸火龙果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永忠表示,这即是罗甸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也是坚持发展优势带动群众同步小康的发展智慧。
文章标题:【【媒体看罗甸】天眼新闻蹲点报道:24小时监控,罗甸火龙果种植2.0版来了】 内容摘要:【媒体看罗甸】天眼新闻蹲点报道:24小时监控,罗甸火龙果种植2.0版来了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3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