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最大潜力和后劲在哪儿?(2)

  三是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更多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019年,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27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比例达到85%,22.4万名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参加高考。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国家资助政策稳步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建立,87%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医疗点,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同比增长79%。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首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元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85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公租房保障。

  6、从我国推进城乡融合的不平凡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经验?

  高强: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让农民群众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问题有效解决。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各地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村正逐步建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是坚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对切身利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党一直把为亿万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7、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今后还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城乡要素加快双向流动,总体呈现由城乡分割到逐步融合的趋势。今后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和质量,继续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使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户,提高居住证发证量和含金量,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

  二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增加学位供给,使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享有普惠性学前教育。以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主要出发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三是完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提高城市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在安排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

  四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深化和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探索转让上述权益的具体办法和程序。加快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鼓励其投资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促进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

  五是尽快补上农村社会事业短板。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针对农民群众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由政府承担服务供给主体责任,切实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体现出加强农村、支持农民的政策倾向,特别是要优先提升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服务标准在城乡、区域、人群间的差异,加快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记者:乔金亮

 文章标题:全面小康,最大潜力和后劲在哪儿?(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15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