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白杨河流域首次发掘大规模古墓群(图)

阜康白杨河流域首次发掘大规模古墓群(图)

图为阜康白杨河古墓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

中国昌吉网讯 排列有序的大规模石棺墓葬群,葬俗罕见的高等级大型墓葬……7月20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新疆阜康白杨河中游发现大面积分布的石棺墓群,这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棺墓群。

此外,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在下游还发现十余座战国时期高等级大墓,推测可能是贵族墓地。

阜康白杨河流域位于新疆阜康市东南部,地处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年来,为配合阜康市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一区域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对白杨河中游的十余座石堆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石堆墓附近发现了几座位于地表下的石棺墓。

“有的墓葬露出了石棺,有的只堆有几块石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阜康白杨河古墓群考古项目负责人闫雪梅说,这些墓葬地表几乎看不见任何标志,墓室大多用石板围合,深度仅有30厘米至40厘米。

为了摸清中游这一区域的墓葬情况,他们对这一墓葬区的地表进行了清理,清理地表风积土发现,这里分布有一大片石棺墓。陆续清理出近300座,这些石棺墓经采样做碳14测年,年代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900年,属于青铜时代晚期,墓葬多被盗过。

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些墓葬虽密集,却大小相间、排列有序,间隔为30厘米至60厘米,中间还交错分布着竖穴土坑墓。

打开一座座石棺墓,考古工作者发现,墓葬以单人一次葬为主,双人葬、三人葬较少。墓主人都是头东足西,葬式多为右侧身屈肢。多数墓葬里面的尸骨都不完整,有的仅存下半身,有的不见头骨,还有的仅见几颗牙齿,少数墓葬人骨保存完整,且多为幼儿的墓葬。

随葬器物以滑石珠饰、铜器、陶器为主,有少量绿松石珠、金饰,陶器有素面和彩陶,以单耳器为主,有少量双耳、四耳器,其中小平底、带耳器为典型特征,少见圜底器。石棺外随葬的陶器底部均钻孔,个别陶器装饰有附加堆纹,口沿部有小孔。彩陶纹饰以三角纹、网格纹为主,有少量叶脉纹。

在白杨河下游沟口地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十余座带有封堆的墓葬,其中,编号为M10、M11、M12的3座大墓,封堆高大,高度有1米,直径达20米。

揭开大墓,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室深达4米至5米,坑内填满石头,有的石头长达60厘米至70厘米,墓中的人骨已碎,仅在墓底见到有木椁的痕迹。

在M10、M12两座大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其墓口外放置有双耳大陶罐,大墓附近还分别排列有8个殉葬坑,殉葬坑里有马、骆驼和人,部分殉马坑里还有金箔片。

白杨河下游大墓,人骨大多残碎,墓内残留有金器、陶器、铁器、珠饰等,部分殉葬坑中有金箔片。

其中,墓地北部的M15墓室深达4米,墓口外随葬三耳大彩陶罐,墓内出土器物除陶器、珠饰外,有2个精美的金耳环,金指套、金戒指、金丝、金箔、金珠以及贴金铁刀、贴金铁环等若干。

这批墓葬经碳14测年,其年代在公元前400至公元前350年,为战国时期。

据闫雪梅介绍,白杨河古墓群考古历时3年,共计发掘了560余座墓葬,出土文物上千件(组)。这些墓葬年代,早自青铜时代晚期,晚至唐宋时期,其对研究博格达山区域考古文化序列、文化交流以及新疆天山区域社会发展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白杨河发现大规模石棺墓,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棺墓群,墓葬数量在同类墓葬中属罕见。石棺墓在南西伯利亚地区早有发现,在新疆北疆地区也有发掘,因石棺埋藏浅,保存差,且多被盗扰,完整的墓葬资料极少。为研究青铜时代晚期墓葬形制演变、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文章标题:阜康白杨河流域首次发掘大规模古墓群(图),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spt/14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