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只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持续反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加剧,一些国家更加重视自身经济增长,注重分散供应链风险、强化关键战略产业的安全性,国际产业链的布局结构出现“内顾化”“区域化”倾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们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拥有雄厚物质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另一方面,我国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持续巩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日益凸显。我国既可以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产品、资本和技术,也可以为国际商品等提供更大市场,这些都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更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注入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聚力抓好重点任务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要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支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一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健全海陆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继续加快建设合作平台,融易新媒体,与相关国家对接产能合作技术标准,积极推动我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使之更具国际竞争力。持续拓展合作新领域,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此外,还需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更好响应其他国家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夯实支撑开放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平台。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外产业之间的联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要立足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对外开放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基于自身产业结构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地区间产业分工。要夯实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基础,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际合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尽快与国际技术体系对接,推动产业升级。要不断完善开放平台功能,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综合保税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和枢纽功能。
三是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依托培育高端生产要素和引进国际先进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全球要素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和优化,带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延伸,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势;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构筑聚集全球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相关政策。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