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爆料台:超高清大屏电视渐普及 激光电视成过渡性产品?(2)

  液晶电视的价格,主要体现在芯片和面板。IHS Markit报告显示,去年的大部分时间,64吋以上的大尺寸屏幕价格都在下跌,平均跌幅3%至8%。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电视液晶屏幕的出货量上,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已经居于领先,液晶屏幕已经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液晶电视制造不会被“卡脖子”。

  而对于激光电视这种产品,情况则大不相同,主要核心零部件DMD芯片、激光器、光机以及抗光幕还是“依赖于别人供给”,DMD芯片被TI垄断、激光器基本来源于日本日亚、抗光幕也在少数几个厂商手里把控,此外成本最大的光机还存在着专利垄断。

  相比之下,当大屏液晶电视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价格也很难下降,原来靠同尺寸价格红利的激光电视面临重重挑战。

  与此同时,此前被单位尺寸低价吸引而购买了激光电视的消费者,也在电商网站评论上表达了自己不悦的使用体验。“颜色非常一般,成像不好,画面偏得厉害”、“白天必须拉上窗帘,晚上必须关灯看”、“小孩过来把投影机碰了一下,画面马上就模糊了”……甚至还有消费者吐槽:“左半边直接花屏,只好退货。”

  “激光电视‘见光死’。”不少消费者在分享用户体验时说道。记者注意到,在激光电视的体验现场,厂商经常会设立单独的黑暗体验区。而这与观看激光电视必须在类似电影院的暗场环境下有关系,户外光线一旦比较亮,画面就会变得灰白。

  3 疫情下健康诉求正在凸显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健康家电”这个词语迅速走红,记者注意到,健康也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一个商品属性。

  消毒碗柜等消毒电器,自然是疫情发生以来最为火热的家电产品。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消毒电器,对健康的诉求已经延伸到家电的各个领域,疫情的发生,让消费者自我审视生活方式。对于任何家电,除了其原有的质量和功能升级属性,消费者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健康问题的探求上。

  对于超高清大屏电视而言,“护眼”与否就是健康诉求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激光电视也很难与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相“PK”。

  部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购买后吐槽称“激光电视看起来画面发灰”、“只能在中间看,在旁边看屏幕上画面都没有,难道看不清就是护眼?”……对于此类消费者的吐槽,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近年来,我国眼疾发病率明显提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看手机、电脑时间长了眼睛会干涩、疼痛,原因正是显示屏发射的短波蓝光所致,激光电视发射的短波蓝光较多,所以激光电视很容易引起眼部疲劳,对眼睛不利。

  “激光对人眼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眼直视激光可能导致短暂失明或永久失明。由于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与电视屏幕之间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激光是独立传输的,一旦有人眼(尤其是爱动的小孩)介入其中,很有可能造成不敢想象的严重后果。二是激光电视是发射蓝色激光成像,因为激光光源的短波蓝光是人眼杀手,即使你不直视激光束,长期观看激光电视仍然有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医学人士解析。

  ■ 消费提醒

  4K激光电视并非物理4K

  1640年,一个名为奇瑟的教士巧妙运用镜面反射原理,将一连串图像投射到墙壁上,无意中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投影机。随后相当长的时间,投影机主要都是应用于影院、办公、教育等场景。

  激光电视实质为短焦投影,融易新媒体,其突破了投影此前主要应用在非家庭消费场景的状况,其主要优势为大尺寸。激光电视的出现和数年前大屏电视价格居高不下有着密切关联,比如在80吋—100吋这个区间,激光电视和大屏电视两者价差曾经高达数倍。

  对于大尺寸电视而言,其亮度和分辨率两大指标,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激光电视有两个亮度标准,一个是投影仪的亮度,单位是流明,一个是抗光幕反射的亮度,单位是尼特。具体使用的时候,投影仪将会发射光线,光线遇到抗光幕反射到观众的眼中,才会形成画面。目前大部分激光电视的抗光幕反射亮度仅为200尼特-250尼特,而理想状态下,电视的平均亮度都在400尼特。

 文章标题:资讯爆料台:超高清大屏电视渐普及 激光电视成过渡性产品?(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elec/11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