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王俊煜用一个超过130页的PPT,描绘过豌豆荚做一家伟大公司的愿景。他对媒体说,“一个独立蓬勃向上的公司,和被巨头收购后的公司,哪个故事听起来更有戏?”
王俊煜是谷歌系出身,那时的豌豆荚充满扁平、自由和开放的硅谷气质,因为91的天价收购案,豌豆荚的身价水涨船高,甚至有消息称阿里给它开出过15亿美元的条件。
不过王俊煜不想寄人篱下,他的野心是将豌豆荚打造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和百度。2014年豌豆荚拒绝收购意向,转而接受1.2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
可惜自那之后,国内应用商店市场格局发生巨变。腾讯和360迅速反超百度,应用宝逐渐成为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老大,360手机助手紧随其后,同时小米,华为和OPPO、vivo等手机品牌的应用商店迅速崛起,豌豆荚背后没有大公司资源支持,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结果是,2016年阿里巴巴只用了2亿美元,就将豌豆荚收入囊中,而那时在第三方机构的应用商店排名中,豌豆荚已经掉出10名开外。
收购豌豆荚之后,阿里移动方面曾说,豌豆荚的移动分发业务即使并入阿里,也将保持独立发展。
移动分发在阿里移动整个体系中虽然不是最薄弱的环节,但也无法让领导者俞永福满意,当初整合PP助手时,俞永福就曾说,应用分发是阿里移动事业群中唯一未能进入市场前三的业务。
所以对于阿里来说,收购豌豆荚就是为了补强移动端。当时流行国产操作系统,阿里向众多小品牌推广过自家YunOS系统,拥有一定终端激活用户量基础,外界认为豌豆荚可以借助YunOS拥有更多预装份额。
但好景不长,2017年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止步不前,1月初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院士被迫放手操作系统,YunOS合并入阿里云,其独立事业部编制取消,不再享有全力资源支持,豌豆荚也没有迎来外界预期的翻盘结局。
脆弱不堪的护城河
豌豆荚的失败并非偶然,应用市场本质上还是个流量生意,功能类似于桌面时代的浏览器、安全软件和各种装机助手,只不过分发的对象从PC软件变成了App。
移动互联网早期,用户没有太多自主选择意识,应用商店占强势地位,产品比较弱势。而十多年发展过后,用户心智愈发成熟,当一款产品能够满足刚需时,应用商店就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凭一己之力控制优秀App的生死。
最好的例子就是,因为未公开的原因,从2016年起很长一段时间内,华为在自家手机商店里下架所有腾讯游戏的App,包括突破圈层的《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华为(加荣耀)是国内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应用商店市场份额非常大,但仍然没有阻止腾讯旗下游戏产品的增长。
加之应用商店本身并没有太高进入门槛,技术难度不高,产品功能和界面设计易于模仿,现阶段各家商店里的App都大同小异,很难找到差异化,所以产品层面基本没有护城河。
王俊煜曾经尝试在商店内部做移动端内容搜索,把视频、游戏、音乐和小说等内容都纳入豌豆荚内,使其摆脱单纯的App下载工具身份,成为内容聚合平台。类似的事情,后来应用宝也在做,甚至腾讯看起来更有可能成功,因为腾讯旗下拥有大量优质数字内容,不需要依赖其他公司。
可惜的是,没有多少用户对此买账,他们来到商店就是为了下载App,然后赶快体验产品,而不是留在商店内继续探索其他内容。这不是站在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功能,而是产品经理单方面认为用户会拍手称赞的功能。
随着苹果和安卓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好,很多用户已经不再需要刷机越狱。手机预装软件市场也已经很成熟,大部分用户耳熟能详的App都被内置进安卓手机中,苹果商店中的软件价格也已经被用户接受。
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早已不复当年风光,而给它们带来最致命一击的,是手机品牌的觉醒。
降维打击
“360和百度,不是被腾讯打败的,是手机厂商把它们洗出去的”,前述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华米OV每年发货量那么大,第三方市场份额也在变小”。
依靠广告和产品联运,应用商店能给手机商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而且这块收入不会受制于硬件瓶颈而止步不前。
文章标题:【国内新闻:阿里撤退百度放弃,应用商店十年神话终落幕(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9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