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阿里撤退百度放弃,应用商店十年神话终落幕

  “百度到今天为止,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了么”?

  2月底,当百度宣布下线91和安卓市场后,一位机构投资人在采访临近尾声时反问《中国企业家》。

  应用商店曾经寄托着百度、阿里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宏大野心,也是BAT三巨头在移动转型期的首次正面角逐。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发展后,幸存者们普遍有很多成功经验,大家依然在按照PC时代的思路竞争,比如占领入口的人,就能扼住竞争者的“喉咙”。

  如果移动时代也有“命运的喉咙”,应用商店就是那个标准答案,当时的BAT们都这样认为。

  智能手机在国内兴起时,软件预装还是门小生意,苹果商店体验很差,融易新媒体,谷歌商店无法入华,嗅觉灵敏的中国创业者看到机会,大量第三方应用商店开始涌现。鼎盛时期,市场上充斥着成百上千家应用商店,互联网公司、手机品牌甚至三大运营商都加入其中。

  2013年,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的天价案例,将整个市场彻底引爆。在这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金额并购案,是2005年雅虎收购阿里巴巴,杨致远花了10亿美元。百度用几乎翻倍的价钱,打破了这个纪录,对象却只是一家做应用分发的创业公司。

  作为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商店本身具备入口属性,同时也能提供可观的收入,百度无疑更看重前者。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相较于腾讯和阿里,百度转型并不顺利。收购91无线,缓解了李彦宏的焦虑,回击了外界质疑百度掉队的声音。

  “Robin(李彦宏)当初给出的判断是,通过收购91,百度完成了移动互联网转型”, 一位离开百度移动体系多年的中层向《中国企业家》回忆道。

  这可能是一个价值百亿的误判。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微信势不可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将移动支付带入寻常百姓家,滴滴美团和字节跳动成为新的希望,百度在移动时代并无优势可言。

  即使是应用分发市场本身,百度也并没有如愿成为绝对领先者,无论是豌豆荚,360手机助手还是腾讯应用宝,都在百度身后穷追猛打。甚至于近几年应用宝已经稳坐第三方应用商店榜首的位置,腾讯似乎变成了最后的胜利方。

  不过,局部战场的胜利,无法掩盖第三方商店在整个应用分发战场的全线溃败。

  它们最大的敌人并非彼此,而是来自于外部。除了微信力推的小程序生态之外,作为终端平台的手机厂商,看到软件利润的增长潜力之后,成为应用分发市场最后的收割者。

  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渠道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手机商店从下载到激活的转化率很高,价格优势明显”,除非预算没有上限,不然头部手机品牌已经成为业内首选的投放渠道,“手机商店很赚钱,为啥要把机会给其他人?”

  华为、小米、OPPO和VIVO这些头部品牌,2019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5亿台。几乎每一台新手机,都预装着自家的应用商店,当它们集体投入市场,对第三方应用商店来说,就是压倒性的优势。

  “第三方花一堆钱预装,但每次用户换机潮,我们就被新手机洗掉了”,前述百度人士说,现在用户更换手机的间隔大概是一年半,每次换机,都是手机商店占领新市场的机会,“如果未来手机市场格局是三四家品牌控制80%份额,那大家(第三方)都没什么翻身机会”。

  在2020年,一段惊艳开场的历史最终走向它的终章。从2月17日开始,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百度和阿里相继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91助手下线,PP助手iOS版本下线,PC版豌豆荚停止服务。

  回头去看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商店,它们都被市场和巨头们赋予太多本身无法承受的期待。它们成长于浪潮初起之时,有过短暂爆发,却没能燃烧起燎原大火,最终成为角落里的众多配角之一。

  移动互联网十年,它们由盛及衰,是大时代中成为注脚的小败局。

  入口焦虑

  时间回到2012年前后,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巨头鏖战移动互联网,新格局尚未形成。市场上流行着移动互联网船票论,对流量入口有近乎痴迷的信仰。

  腾讯在桌面时代利用QQ的强大分发能力,无论是游戏、QQ空间还是腾讯网等新兴业务,都能依靠QQ界面入口或者弹窗,轻松拿到千万甚至上亿级用户。这是当年腾讯多元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让腾讯充分认识到掌握入口的重要性。

  当年的应用宝就肩负着内外重任:对内统筹腾讯旗下所有移动应用的分发资源,执掌“生杀大权”;对外迎战百度(包含91无线)和360(360手机助手),尤其后者是腾讯当年不得不防的对手。

 文章标题:国内新闻:阿里撤退百度放弃,应用商店十年神话终落幕,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9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