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监管:怎么看、怎么办(3)

  另一种后果是防范义务人根本就不再从事这一活动,衍生出新的防范成本。若这种活动本来的收益高于平衡点上的防范成本即事故损失,这种风险活动就是利大于弊的话,现在这个活动没了,自然对社会整体利益是有损的。

  例如,若要求顺风车全程录像,成本不限于摄像头的费用,若要求司机满足户籍、学历、职业等要求,则成本不限于司机提供相应材料的成本,还包括本身合格、不愿意接受这些麻烦的车主退出市场、从而加剧“约车难”的成本。

  很多人爱举一个故事说美国空军为了提高降落伞的安全率,要求降落伞制造商老板自己随机打开一个伞包降落。这个故事若是真的,也只可能是反映了如下事实:一是降落伞的工艺要实现百分百安全并非绝无可能,军方也能接受提高质量带来的更高价格。二是降落伞老板觉得与其追求完美,不如赌一下自己的运气。

  毕竟,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压力本身无法带来完美。就像尽管刑罚很重,破案率也不低,还是有很多人在非冲动的情形下选择犯罪。就像每一个司机既不想死伤,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有限能力不会是出事故的原因,但照样还是上路了。

  如何理解个体的损失

  诚然,损失概率是在个体间不均匀分布的。假设顺风车司机杀人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这意味着二十万次承运中,199998个乘客毫发无损,还有2个乘客却不幸承担了所有的灾难。故而,若能加大防范成本、把灾难发生的概率降到二十万分之一,岂不是能挽救一个人么?

  从特定的个体即受害者的角度看,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作为整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却不这么看。如前所述,人命实际上是有价的,防范成本不能无限提高,否则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是不划算的。举一个更明显的事实,十场车祸九场快。若把汽车普遍限速在每小时20千米,那每年能挽救的生命是数以千计的,那为什么还不限速?

  我们只会在防范成本较低、事故概率较高的地方实施限速。例如,校园内人流拥挤、甚至有不懂事的未成年人,开车的人一般也没有什么急事,所以校园内一般会限速。而高速公路则通过限速的反向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率,即禁止行人进入车道、禁止汽车开得太慢。类似的,传统出租车业的命案也并未绝迹(如北京2012年、广州2019年即发生过司机杀害乘客案),我们也未因此对传统出租车做出过多限制。

  笔者并非为顺风车平台辩护,除了偶尔做乘客,与他们毫无利益关联,而且我建议大家对顺风车有更差的预估,即“不保证质量、不保证安全”,故审慎选择之。

  我也不是认为顺风车平台不用改进工作。对于普遍性的、发生概率大的服务瑕疵,如客服权限低、沟通效率差,企业不难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客服工资和素质)来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我们也可以在估算乘客人身安全损失时设定更高的值,如一条人命算作3亿元,一次性骚扰造成的损失推定为10万甚至100万元,并宽松估计发生的概率。但在此基础上讨论防范措施时,仍需要注意上限。

  可以说,受害者的鲜血背后,包括网约车平台、广大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在内的社会公众,都曾是直接或间接的受益者。较宽松的司机准入和较充裕的租车资源,带来了略高的风险,有人失去了生命,有人获得了方便和廉价。故平台代表这么多人对受害者予以赔偿/补偿,有其合理性。

  但请注意,这不是“黑心平台”一家子的事,它是代表所有用户,向特别不幸者予以赔偿/补偿。这就像交通强制险的缴纳、机动车驾驶人在完全无责任时对事故承担10%的责任,代表了所有的危险品(汽车)受益者,对受害者做出的特别补偿。就像彩票大奖得主占了所有彩票购买者的便宜,事故的少量受害者也是代替所有人承受了灾难。

  规范顺风车:把选择权归还人民

  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要求各类顺风车平台提供合理的防护措施,包括不要刻意渲染其社交潜能;另一方面,也不要以“顺风车绝对不能再出人命案”为正当期待。这就像不应期待警察每次都能救下自杀者一样。而且,与警察等公共制度不同,商业平台若被逼迫得太紧就会退出市场。当初顺风车和深夜网约车停运后,诸多面对更低的打车成功率、更高的费用和更“黑”的车的下班族,肯定对此冷暖有感。

  现在对顺风车市场而言,一个较为有利的因素是,存在着嘀嗒、哈啰等大平台之间的竞争,比起直接、一刀切的管制措施,鼓励平台实现差异化竞争,让市场供需自行调节,有相当的现实可行性。

 文章标题:顺风车监管:怎么看、怎么办(3)

内容摘要:另一种后果是防范义务人根本就不再从事这一活动,衍生出新的防范成本。若这种活动本来的收益高于平衡点上的防范成本即事故损失,这种风险活动就是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digi/22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