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年青人成为王兴式的话痨

  “没人旁观的感觉真TM好。”有饭否网友发布过这样的动态。

  这种自恋偶尔会被王兴打破。甚少接受采访的王兴经常在饭否上发表一些直言不讳的批评,比如“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还有今天新鲜出炉的“特斯拉可能没有理解电动车和电车的区别”,在引起程度不等的舆论风暴之余,还有一点副作用:让人们意识到原来饭否还活着。

  作为创始人,王兴是饭否上最活跃的用户之一,至今已经发了超过一万六千五百条消息。他的饭否自述是:“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饭否用户gzallen(张小龙)曾在饭否发言:微博是个穿衣服的地方,饭否是个脱衣服的地方。

  用今天的眼光看饭否,可以说各方面都简单到了简陋的程度:功能只有简单的发推、转推、收藏等,甚至连UI设计也是十几年前的样子,移动客户端还是第三方的。

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年青人成为王兴式的话痨

  同样简单的还有饭否的内容环境:没有商业化,没有机器刷量,没有各种营销,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没有热搜......

  饭否甚至没有阅读、点赞等数据评估指标,缺乏了精算式的数据呈现也就意味着饭否并没有一套强有效的筛选机制,不会有大V、不会有爆款热门。

  在饭否2009年到2010年被关闭期间,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成为国内微博类产品的主要竞争者,彼时双方都在争夺名人入驻、引导公共话题的运营上展开各种明里暗里的竞争,这种流量聚合的运营策略更加符合互联网的竞争逻辑。

  最后,新浪微博成为了“围观改变中国”的独胜者,微博的公共色彩越来越浓,被时代选中的大V攫取了微博的绝大部分话语权,普通用户的声量继续在互联网空间中被削弱。一部分失色的个人声音继续活跃在QQ空间、豆瓣、知乎等平台,以及一众更加小众、鲜为人知的社区化产品,饭否是其中最古老但仍活跃的一个。

  2018年,饭否又一次暂停了注册,悄无声息,这让饭否成为了一个更加封闭的“互联网村落”,除了偶尔有话痨“村长”王兴的言论流出外,几乎没什么大众关注度了。

  一

  如今,除了王兴这种“镇村级”的元老用户,饭否上还有不少活跃的用户,在这个封闭的小村落中自得其乐。

  2010年11月25日起,回归的饭否开始采用邀请注册制,“最后一批年轻人”进入饭否,他们中既有95后,也有00后,用当下的时髦话讲,饭否是有相当数量的“Z世代用户”的。

  饭否首页的TL(TimeLine)上,沉淀着用户关注列表上所有的更新,按照时间线排列——就像一个共写的日记本。

  对用户关注或上传的内容而言,时间其实是个非常敏感的要素,新浪微博就曾因打乱用户浏览的时间线深受诟病,最后还是修正回来, 再如,微信订阅号时间线的被打乱同样引起了不少运营者、用户的“恐慌”。

  时间是秩序的一部分,尤其是这些内容与用户的关注、关切强相关的时候,它就是用户在网络空间安全感的维系。

  从前我会在饭否上记录失恋的整个心路历程,从分手到愈合;毕业求职时期,发的饭整体呈一种很迷茫的状态;工作后会吐槽公司制度、无良领导。另外也会记录那些快乐的时刻、窘迫的瞬间,会写下自己会生活、对社会、对人和事的思考。平时没有好意思在朋友发的照片也会在饭否上发布。——饭否用户

  社交媒体记录着用户生活、情绪的各种变化,这种记录大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有位饭否用户直言自己发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些“没营养的东西”。

  相比于微博、豆瓣等社交软件,饭否的用户“话痨”程度高得出奇。

  有饭否用户认为,跟其他社交媒体不同,饭友表现的更加立体,“你甚至能在自己的TL(TimeLine)看到一个人的吃喝拉撒,他今天打了几炮,微博豆瓣朋友圈啥的那能行吗?还有,饭否上大家都是平凡的人,对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共鸣很强,让我觉得安心。”

  罗宾·邓巴认为,语言其实就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只要说一句“看好了!”就够了。

  在社交媒体中,这种规律依然奏效,饭否上那些生活琐碎的社会性话题是内容的主流,关于文化、技术、音乐等相对严肃的内容仅仅只是少数。

  对比微博,公共性淹没了大多数人的声音,甚至不少人在微信好友不断扩容后,也失去了发朋友圈表达的欲望。

  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些隐秘的角落,来承载那些在互联网空间被吞噬的表达欲。

  二

  饭否不是乌托邦,也不是桃花源,它曾因内容问题被监管查封,也就在大量删贴、限制敏感关键字上下了更多功夫。

 文章标题: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年青人成为王兴式的话痨,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13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