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蔬菜医生”

□ 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张晟

清晨6点半,天刚微微亮,关慧明已经开始在实验室里修改文件。

“这些文字类的工作要抢在早晨做完,给白天在蔬菜地里的工作腾出时间。”关慧明说。

今年58岁的关慧明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他总是喜欢称自己是“农民科学家”。工作35年来,除去极端天气不能出门,每天到田间地头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是他不变的工作习惯。

上午9点,文件修改完成,关慧明快步走出实验室,准备前往位于郊区的试验田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车子行进中,关慧明的思绪渐渐回到35年前。他说:“那时候我刚刚从内蒙古农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科技局做秘书工作,没多久我就主动申请到农业生产一线工作,因为我学的是农业技术,不能荒废了,只有在田间地头才能发挥作用,农民们也需要我的技术。”

上午10点,车子到达了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是关慧明带头成立的一家实验基地,主要研究北纬40度以北、海拔1000米以上冷凉生态条件下的蔬菜生产。

一进入实验基地的温室大棚,关慧明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温室内外20多摄氏度的温差让他的眼镜片上凝结了雾气,他顾不上擦,将眼镜向头顶一推,便和科技员们一起检查前一天的实验结果。

时至中午,关慧明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回到实验室准备开始实验,他说上午刚刚从温室里抓回的虫子要马上进行实验,否则一会儿虫子死了,就失去实验价值了。

回到办公室后,关慧明开始短暂的歇息。他坐在椅子上小声嘀咕:“三根家好久没去了,蔬菜有可能需要杀虫了。”突然,他起身说:“走,我们去一趟三根的温室大棚。”

三根名叫常建新,是马莲渠乡霸王河村村民,和关慧明是多年的朋友。

进入常建新家的大棚,老两口看见关慧明来了都很高兴。关慧明俯下身仔细查看蔬菜长势,边看边说:“秧苗上长了红蜘蛛,得马上处理。”

在霸王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认识关慧明,不仅是因为他经常给村民地里的蔬菜“治病”,更是因为多年前关慧明拯救了全村的蔬菜苗。

从霸王河村出来,天色渐晚,关慧明又回到了实验室。还有其他几个实验要在今晚进行,大概要做到凌晨2点。

夜已深,大楼内的灯光陆续熄灭,唯有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9日电  

融易新媒体

 文章标题:农田里的“蔬菜医生”

内容摘要:□ 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张晟 清晨6点半,天刚微微亮,关慧明已经开始在实验室里修改文件。 “这些文字类的工作要抢在早晨做完,给白天在蔬菜地里的工作腾出时间。”关慧明说。 今年58岁的关慧明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他总是喜欢称自己是“农民科学家”。工作35年来,除去极端天气不能出门,每天到田间地头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是他不变的工作习惯。 上午9点,文件修改完成,关慧明快步走出实验室,准备前往位于郊区的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shehui/212663.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