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又被称为个人“经济身份证”,记录了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是否有银行贷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记录等)、非银行信息(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信息、欠税情况、民事判决等)。这些信息将影响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商业赊销、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然而,由于公众对个人征信的认知不够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个人征信骗取钱财、抹黑个人征信。
日前,湖南建设银行外包工作人员崔某非法查询外地个人信用报告3678笔,并以10元/条的价格转卖给小贷公司,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这一判决再次引起大家对个人征信的关注和讨论。与个人金融生活,尤其是贷款、信用卡消费等息息相关的信用报告作用重大,因而被称为个人“经济身份证”。但如此重要的“经济身份证”,却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牟利手段。如何保护个人信用?征信出现逾期记录怎么办,所谓花钱修复征信可信吗?《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骗子盯上了个人征信
10月19日,在北京读博士的吴坤接到了自称是支付宝蚂蚁金服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吴坤在学生时代开通了蚂蚁金服花呗的贷款业务,“现在国家有规定是不能开通的,会影响您的个人信用,因此需要关闭。”吴坤听后立即询问对方如何关闭,对方表示需要和他们的操作员对接,并要求其提供身份证号码。
听到要提供身份证号,吴坤立刻提高了警惕,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电话,上网搜索后发现,果然不少人中招了。骗子大多自称“X金融客服”,能将受害者的姓名、毕业院校甚至身份证号等信息准确说出来,并且通过伪造的工牌、盖有“银监会”公章的授权书以及央行征信中心的网站截图等获取当事人信任,以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记录为由诱导当事人下载多个APP贷款平台实施诈骗,受骗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类似的骗局还有声称花钱就能洗白征信的中介,“只需1500元/条,帮你修复征信,消除你的人生污点。”“信用卡逾期,贷款逾期,网贷逾期可以永久修复”……社交媒体上,搜索引擎上,诸如此类的广告屡见不鲜。江苏的刘先生在办理购房贷款时发现自己的征信有逾期记录,正为此苦恼的他看到了“征信恢复”的广告,对方声称认识银行内部人士,可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征信修复,还展示了以往成功的案例。信以为真的刘先生支付了3000元的费用,之后发现自己的逾期记录并没有消除,对方却再也无法联系上。
假借征信获取个人信息
险些被骗的吴坤表示,自己并不太确定骗子所说的国家规定是否为真,虽然清楚个人信用十分重要,但不知道应该从哪里查看自己的征信。
吴坤的情况并非个例。据融360维度8月发布的《中国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25.2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近两成受访者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的出具机构(央行征信中心),有一半受访者不清楚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次数(2次),有超三成受访者遭遇过被动查询个人征信。
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电商平台将同意查询个人征信授权书与领取优惠券捆绑在一起,很多消费者在领取优惠券时没有注意到下方用小号字体标注着“同意查询用户《个人征信授权书》”等字眼,由此导致用户的征信信息“被查询”。
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明确提示,目前仅授权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客户端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以征信为关键词搜索,显示有十几款可提供专业查询征信报告的APP,有些声称直连央行最快两小时拿到征信报告。这些APP多数会要求获取用户多项隐私权限,包括位置、电话号码、访问摄像头,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甚至包括读取短信和通讯记录等,有留言评论表示在“这些APP上查询的信用报告并没有多大用处,就是骗个人信息资料的”“花39.9元购买报告后,里面每一个细节都要再花9.9元,套路太深了”。
通过正规合法渠道维护个人征信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际法系主任颜苏分析,骗子盯上了征信报告,一方面是由于民众越来越重视个人信用情况,意识到个人信用对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普通大众对征信的了解情况和运作方式存在认知差距,信息不对称为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那么,个人征信到底能不能修复呢?颜苏表示,个人征信系统并没有严苛到不留余地,《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数据显示,2019年1月到11月,央行征信中心共受理个人异议申请4.9万笔,异议回复率99.8%,异议解决率99.6%。
文章标题:【当心!骗子盯上个人征信 以影响个人征信为名实施诈骗】 内容摘要:个人征信报告,又被称为个人“经济身份证”,记录了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是否有银行贷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记录等)、非银行信息(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信息、欠税情况、民事判决等)。这些信息将影响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商业赊销、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然而,由于公众对个人征信的认知不够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shehui/19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