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汗水赢得民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王宇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约乡,有这样一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两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布村组的每一个角落,他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办真事,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2020年初,驻村年限届满已经有机会返回原单位的他,却主动请缨作战,申请继续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今年是收官之年,更是决胜之年,紧要关头我放心不下这片土地。”被问起原因时,他总是这么回答。他就是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平分所副所长徐伟。

从“门外汉”到“百事通”

2018年1月,徐伟被云南省戒毒管理局从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选派至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驻村扶贫。一直从事于戒毒事业的他当时对脱贫攻坚工作还知之甚少,俨然是一个“门外汉”,但徐伟心里清楚,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转变角色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于是徐伟开始带着笔记本走村入户,熟悉村情民情贫情,听取群众心声,仅一个月,徐伟就走遍了省戒毒局挂联帮扶的59个建档立卡户,调查摸底200余人次,迅速掌握了第一手农户资料。此后,每月走访一遍所有建档立卡户、30%的低危重残无户和10%的非贫困户,几乎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

现在,谈起哪家建档立卡户家庭情况怎么样、收入有多少、主要经济来源、享受过哪些帮扶措施,徐伟都如数家珍,老百姓们打趣的称呼他“营盘百事通”。对徐伟来说,这是时间积累下来的最宝贵财富。他也时常教导年轻队员:知其需、立其志、促其行。要把身子沉下去,真正“底子清”,我们才能做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沉下身心换取百姓安心

2003年,正在陇川县就读初二的保某辍学回家,整日在寨子里游手好闲,后来保某结识了社会上许多“混子朋友”,年少的他和所谓的“朋友”们为寻求刺激和快感,在一次偶然中和朋友一起吸食了麻黄素,没过多久又开始吸食海洛因,一入毒门深似海,从此一步步沦陷入毒品的魔爪之中。

2018年,已经“三进宫”的保某从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从解戒回家。此时,刚好赶上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和德宏州人民政府在勐约乡成立戒毒扶贫示范点和后续延伸照管站,有一天,徐伟带着几名工作队员一起走进了保某的家中,不耐其烦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主动去后续照管站进行备案登记,并告诉他如果能积极配合社区戒毒、操守保持良好,半年后将会得到省戒毒局的产业帮扶。但保某对此半信半疑,他始终认为:像他这种吸毒人员根本无法被纳入建档立卡人口,更享受不到国家扶贫政策,政府不可能帮助他们。面对保某的抵触,徐伟并没有“绕着走”,而是“迎着上”,此后又多次去到保某的家中说服保某家人,最终在家人的联合劝说下做通了保某的工作。

2018年底,在后续照管期间表现良好的保某领取到了来自省戒毒局价值4000元的帮扶肥料,次年,表现优异的保某再次得到了省戒毒局的帮扶,徐伟如期向保某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现在,保某已经在寨子里经营起了农家乐,他说到:“虽然自己曾经犯过错,受到过法律的处罚,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党和政府真的没有放弃过他们任何一个人,感谢省戒毒局!感谢徐队长!”

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陇川县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和正信蚕桑公司展开合作,引进了桑蚕种养殖项目。授人予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徐伟知道,要帮助农户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机转变,方能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可持续。

但是,如何打消农户疑虑,将新产业有效的推广开来,一时间让驻村队员们皱起了眉头。除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动员工作,徐伟和营盘村两委经过商议后制定了一套奖励办法:凡是家中主动种植桑树的建档立卡户,工作队每亩补助1000块钱,每家补助上限为5000块。后来经过实践后发现这种办法还是存在不足:有少部分农户在套取到种桑补助后,并没有用心的去发展这项产业,导致桑地杂草丛生,更有甚者,在拿到补助后就把桑地改为其他用途,年底就没有什么蚕桑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徐伟提出要对奖励办法做进一步优化:所有的补助都以年底蚕桑公司反馈回来的农户交茧数量为依据,在已取得收入的基础上,工作队一方面根据总的产茧量每斤补助农户10块钱,另一方面根据农户年底养蚕总框数,以每框23元的形式补助给他们等价的蚕桑肥料。如果过程中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减产,工作队也会适当提高补助比例。

这种奖励办法在推广蚕桑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大消除了农户们的后顾之忧,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他们意识到,要想致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2020年,营盘村蚕桑种植面积达到了2900多亩,仅仅三年多的时间,蚕桑就迅速发展成为营盘村除甘蔗种植之外的又一支柱型产业。 

舍小家顾大家扎根乡村

 文章标题: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汗水赢得民心

内容摘要: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王宇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约乡,有这样一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两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布村组的每一个角落,他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办真事,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2020年初,驻村年限届满已经有机会返回原单位的他,却主动请缨作战,申请继续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今年是收官之年,更是决胜之年,紧要关头我放心不下这片土地。”被问起原因时,他总是这么回答。他就是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shehui/18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