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通讯员 黄丹
9月24日下午,英国专家鉴定人通过视频在英国远程出庭作证,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启用自主研发的庭审智能翻译系统,对法庭内的语音实时同步翻译,并且利用船舶大数据系统当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轨迹,充分展现了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下午15时28分,受疫情影响无法前来中国、拥有21年海上工作经验的英国籍专家鉴定人GARY CHARLES RAWLINGS向法庭郑重宣读了证人保证书后,开始陈述2018年5月2日上船检验巴拿马籍“盛明(SHENG MING)”轮的鉴定意见。
“船尾管密封件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修理,通常需要在干船坞的船上安装……”伴随着RAWLINGS先生的陈述,法庭内一侧的大屏幕显示着翻译系统正在快速地识别英文语音并翻译成中文。
此时,法庭内的法官和书记员,以及身处福建、上海等地远程连线参加庭审的原、被告和第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关注翻译文字,时不时地用笔快速记录一下。
海事审判因案件当事人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国际化程度高、诉讼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近年来,当事人主动选择上海海事法院管辖案件增多。疫情期间,为方便中外当事人参与诉讼,上海海事法院大量开展在线庭审。此次在庭审中首次启用智能翻译系统,更为有效地提升涉外案件审判质效。
期间,法庭当庭运用上海海事法院船舶大数据系统,查看了“盛明(SHENG MING)”轮从2018年4月10日至5月28日在非洲海域的航行轨迹,原、被告和第三人依据该数据,分别对RAWLINGS先生就有关事实进行提问。
由于庭前准备充分,技术保障到位,三个多小时的跨国连线过程顺畅,庭审规范有序,翻译内容准确度高,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
据介绍,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启用的庭审智能翻译系统,重点完善了海事及法律专业词汇翻译,为庭审提供专业的同步智能翻译辅助,有效解决了中英交流的语言障碍,为合议庭认定案件事实、判断法律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极大提升了涉外案件的庭审效率。
海事案件具有涉外性、专业性强和跨区域广等显著特点,远程庭审和智能翻译系统的融合运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这是上海海事法院不断探索创新,提升专业化诉讼服务水平,建设智慧海事法院的又一重要成果。
,融易新媒体 文章标题:【鉴定人横跨半个地球远程“出庭作证”】 内容摘要: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通讯员 黄丹 9月24日下午,英国专家鉴定人通过视频在英国远程出庭作证,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启用自主研发的庭审智能翻译系统,对法庭内的语音实时同步翻译,并且利用船舶大数据系统当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轨迹,充分展现了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下午15时28分,受疫情影响无法前来中国、拥有21年海上工作经验的英国籍专家鉴定人GARY CHARLES RAWLINGS向法庭郑重宣读了证人保证书后,开始陈述2018年5月2日上船检验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shehui/17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