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领域“士兵工匠”

□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法治日报全媒体报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付凯 汪学潮

汽修领域“士兵工匠”

图为张俊凯正在对故障车辆进行抢修。赵佳庆 摄

眼前这个东北汉子黝黑、壮实,与陌生人说话时,炯炯有神的眼睛有些羞涩。当他拿起扳手拧转螺母时,便开始谈笑风生。

整整一天,他在修理车间被油气笼罩,用两只布满老茧和伤疤的手翻车头、上扳手、下螺丝、钻车底。

傍晚,故障车重新启动。驾驶员兴奋地将车开出修理车间,与其他4辆车同时向他鸣笛致敬。

“完成任务,今天太高兴了!”他用袖管抹去汗水,黝黑的脸上又多了一道黑色污渍。

他,就是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

汽修领域“士兵工匠”

图为正在驾驶野外站台车的张俊凯。赵佳庆 摄

“一定要让战车回归战位”

对汽车修理的专注和长期经验的积累,使张俊凯练就了一套“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的查障本领。

2019年11月,一场演习大幕即将拉开。出发前,驾驶员小李发现车辆突然出现抖动、加速无力的问题。找不出缘由,小李只好向张俊凯求救。

张俊凯启动车辆,打开机箱盖,拿一把长螺丝刀刀尖贴到发动机上,另一头贴着自己的耳朵。

不到3分钟,他就诊断出故障:“一缸火花塞漏电,缸线老化。”小李情不自禁说了句:“神了!”

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张俊凯来说,要把一辆车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认全,把复杂的结构原理弄明白,困难不小。

白天,他跟着师傅车前车后转,专挑脏活累活干。晚上,捧着教材研究故障原因。书籍翻破了几十本,笔记记了25万余字,最终熟练掌握了车钳铆焊、钣金喷漆、制图加工等10多种技能。

一次,张俊凯到原沈阳军区装备部维修中心学汽车修理,这个维修中心是当时军区范围内最大的修理厂。从解放141、北京213,到吊车、消防车、电站车,他都来者不拒。每月工作讲评时,张俊凯永远都是修理军车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那个。

在张俊凯眼里,这些军车曾经为国防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一定要让战车回归战位,让这些“功臣”重返战场。一次,某部送来一辆破损严重的大客车,本想报废,却被张俊凯修好了。单位专门为他写来感谢信,称赞他是“军用车辆的好医生”。

2019年,国庆阅兵分列式倒数第二次合练,军委首长亲临现场,各装备方队即将完成最后一次发动。这时,张俊凯所在方队一台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此时距合练开始不到10分钟。

远处,将星云集;现场,气氛凝重。张俊凯和汽车厂家派驻工程师代表火速前往,检查车辆状况。厂家代表判定原因:由于车辆制动皮碗损坏,导致制动气室漏气,无法维修,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更换。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知道,这不仅意味着这辆车无法参加合练,而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整个阅兵进程。

“可能是昼夜温差大,皮碗热胀冷缩导致零部件密封不严造成的,紧紧螺丝试试。”不等厂家代表反驳,张俊凯拿起两把扳手钻入车底。很快,故障排除。

汽修领域“士兵工匠”

图为张俊凯正在对故障车辆进行抢修。赵佳庆 摄

“摸透战车每个零部件的脾气” 

23年来,对汽修的专注与坚守,让张俊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渐渐赢得汽修领域“士兵工匠”的赞誉。他说,“车间里摸透战车每个零部件的脾气,战场上就多一分保打赢的底气。”

在维修汽车变速器的过程中,张俊凯发现以人力拆卸组装,费时费力又危险。于是,他设计出变速器托架,简单机械取代人力,安全方便又高效。

2007年,部队配发医疗方舱,原有供电车无法满足方舱供电需求,张俊凯主动请缨攻关这一课题。他跑遍全国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家,带领课题小组攻克发电机安装调试、触控程序编写等9个核心技术,仅用3个月时间,便设计研发出自行野战发电车,不仅解决了方舱的野外用电问题,还为部队节省了几百万元采购经费。

2008年冬,黑龙江完达山脉滴水成冰。一场检验高寒地域野战保障能力的演练拉开序幕,运输分队30余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落在组长张俊凯头上。

 文章标题:汽修领域“士兵工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shehui/15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