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治日报丨《法治日报》,我生命里的“贵人”

□ 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征文·我与法治日报

我与法治日报丨《法治日报》,我生命里的“贵人”

□ 刘大君

一份好的报纸,如同一位好老师、好朋友。《法治日报》(当时为《法制日报》)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良师益友。

在我的脑海里,很难想象会以何种方式与《法治日报》邂逅。作为一名军校新闻专业毕业的学员,我也从未想过《法治日报》能对我的新闻写作有多大帮助。但故事情节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发展、升华。

和所有的军校学员一样,毕业后我的第一任职是排长,我和一群年龄相仿的战士一起摸爬滚打、训练生活。但顶着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生头衔的我,格外受到支队机关、领导的关注和青睐。都说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沃土,扎根基层后,我将平日里发现的一条条新闻线索写成稿件,投给了许多媒体,但大都石沉大海。失落感一度让我有了困惑:“我是新闻系毕业的吗?”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被借调到支队宣传科,负责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干不出点儿名堂肯定不行。于是,我每天跑到收发室翻阅报纸,详细记录每份报纸有关部队报道的版面设置、栏目名称等。

我与法治日报丨《法治日报》,我生命里的“贵人”

图为刘大君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的留影。

在一次翻阅中,我偶然发现《法治日报》也有军事报道版面,每周四出版“军事广角”专版。认真阅读版面相关报道后,我发现《法治日报》上的新闻报道大多聚焦于典型宣传、部队普法等方面,便萌生了投稿的想法。实际上,我所在的支队有许多符合报纸报道要求的新闻点,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办公室,快速搜索大脑里的新闻线索。

当时,支队正如火如荼进行冬季大练兵活动,公交车反劫持训练科目是其中一大亮点。我从抓拍的一大堆照片中选了6张,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到了报纸上的邮箱。令我意外的是,一天晚上8点多,编辑老师来电,大致意思是“来稿已收到了,希望今后保持联系,多多写稿投稿”。编辑老师的来电,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

在盼望、焦灼的等待中,2016年1月21日,我拍摄的武警总部直属支队开展公交车反劫持训练图片刊发了。虽然只刊发了两张照片、20多个文字,但是这篇报道在我心中的分量太重了,因为这是我借调到宣传科工作后,在报纸上刊发的第一篇稿件,这点燃了我心中投身基层新闻报道的一团火,也更加激发了我的写稿投稿热情。

随后,我及时捕捉支队日常工作中的新闻点,有了新闻线索便积极写稿投稿,《武警总部直属支队做好春节处突维稳工作》《武警部队直属支队依法治军建设“总预备队”》等多篇稿件先后见诸报端。

我与法治日报丨《法治日报》,我生命里的“贵人”

图为刘大君介绍中队队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机关宣传科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刊稿80多篇,在网络媒体刊稿120多篇,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武警部队深化调整改革落幕之际,融易新媒体,2017年3月,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在京郊组织了一次全部队新闻宣传业务骨干集训。

法治日报社陈丽平老师受邀前来给我们辅导授课,在近距离学习中,让我对《法治日报》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随着全媒体时代报网融合深度发展,我对《法治日报》的关注也从纸上延伸到了网络,《法治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是我置顶关注的权威公众号,每天推送的新闻报道我会一条不落地浏览阅读。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两个贵人。一路走来,《法治日报》是指导我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可以说是我生命里的“贵人”。是她在我迷茫时给我引路,在我失败时给我希望,在我彷徨时给我信心,而在我成功时又给我掌声。我要衷心感谢她,是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帮我实现了人生价值。

 文章标题:我与法治日报丨《法治日报》,我生命里的“贵人”

内容摘要:□ 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征文·我与法治日报 □ 刘大君 一份好的报纸,如同一位好老师、好朋友。《法治日报》(当时为《法制日报》)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良师益友。 在我的脑海里,很难想象会以何种方式与《法治日报》邂逅。作为一名军校新闻专业毕业的学员,我也从未想过《法治日报》能对我的新闻写作有多大帮助。但故事情节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发展、升华。 和所有的军校学员一样,毕业后我的第一任职是排长,我和一群年龄相仿的战士一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shehui/15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