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探寻神秘的古蜀王都

融易媒体: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探寻神秘的古蜀王都

蜀文化代表性器物青铜立人

融易媒体: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探寻神秘的古蜀王都

太阳神鸟金饰

融易媒体: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探寻神秘的古蜀王都

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

  2001年2月,在成都市西郊金沙村一处建筑工地里,出土了一些类似玉片和象牙残片的物件,金沙遗址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金沙遗址被认为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国的都邑所在,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入选“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7年4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拔地而起。这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金沙遗址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64件,尤以太阳神鸟金饰等国宝级文物闻名海内外。

  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祭祀遗存

  走进全钢架构建的遗迹馆,只见一大片裸露的遗址上,分布着一个个不同深度的探方,有的探方里还埋着兽牙、兽角等遗物,让人感觉进入了真实的考古现场。

  “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所在地,总面积约7588平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遗迹和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为了防止地下遗址被破坏,遗迹馆由15根架立在地表的钢架支撑,整座建筑的结构基础主要设在建筑外缘已完成发掘或经勘探无重要文化堆积的点位,馆内则为无柱大空间。”

  据悉,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年代为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生活居住区等。其中,祭祀区发现了60多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6000余件,还有成吨的象牙和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

  遗迹馆以发掘现场的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依据当时出土的遗物种类划分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展示牌,介绍这里的发掘情况。

  “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一处祭祀遗存。”讲解员说,“坑内的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全部堆积象牙,象牙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平均长度为1.2-1.6米。”如今,坑已回填,地表可以看到一个个灰色小土包。

  在一处探方内,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拿刷子蘸取一些白色液体,轻轻刷在坑内半埋半现的遗物上。“为了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遗物埋在探方内的场景,我们将一些野猪獠牙、象牙、鹿角等留在原处,定期由工作人员为其涂抹保护液进行维护。”讲解员解释道。

  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的文物又极其珍贵,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主要的发掘工作自2002年就中止了。大量的探方目前只到西周晚期的地层,离生土还有近3米深。时至今日,已挖掘的区域只占整个金沙遗址的十分之一,出于遗址保护的目的,今后不会再进行大规模发掘。

  出土文物工艺水平令人叫绝

  陈列馆是一座斜坡状方形全钢架建筑,它与遗迹馆一方一圆,彰显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陈列馆的“走进金沙”主题展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5个展厅的展示内容组成。展览通过实物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从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金沙文明的灿烂辉煌。

  在“远古家园”展厅,一幅巨大的半景画再现了3000年前金沙先民的生活环境。“王都剪影”将碎片化的考古发掘成果巧妙拼贴,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严密、社会组织结构清晰的商周时期古蜀王国都城图景浮现在世人眼前。

  “天地不绝”展厅分门别类展示了金沙遗址出土的祭祀遗物,包括大量的象牙和玉器。“我们这里的象牙不以根计算,而以吨计,如此庞大的数量全世界罕见。”讲解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