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抗生素管理力度和水平不断加强。2016年,国家卫健委与14部委联合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组建了国家层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担任主任委员,组织全国的专家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进行技术指导。首先,专委会推进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如何正确对待碳青霉烯耐药问题;其次,制定了相关技术条款,在对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形势、感染性疾病谱以及细菌耐药经济负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评估。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要通过专业行为来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包括提高广大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让百姓明白随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同时还要预防细菌感染、控制院内感染,只有这些方面的情况都得到改善,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细菌耐药才成为可能。
“我国抗生素的管理在此前一个阶段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控制住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态势,今后要逐渐向专业管理靠拢。行政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可以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走得更快。”钟南山说。他强调,管理抗生素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而不是简单地减少用量,如果在该用某种抗生素时没有及时使用,也会延误治疗。
如何分辨抗生素和消炎药?(链接)
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说明书,如果看不懂,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一般药名里含有“霉素”“菌素”“沙星”等字样的,大多是抗生素(少数是化疗药),像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苄卡西林、羧苄西林等,都属于经典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而消炎药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常说的带“松”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专家提醒,什么菌感染用什么药,并不是贵的、新的、进口药就好,患者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