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抗生素使用 遏制细菌耐药性

严控抗生素使用 遏制细菌耐药性

严控抗生素使用 遏制细菌耐药性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感冒发烧会向医生要求吃消炎药、输液,认为这样“好得快”,殊不知,这就是典型的抗生素滥用,其最大危害是造成细菌耐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表示,炎症的成因多种多样,抗生素针对的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不应随意使用,尤其要严控高级别抗生素的使用,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是全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人类与细菌漫长而艰辛的搏斗史中,抗生素是最有力的武器,但抗生素滥用一直是全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钟南山说,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一些产生耐药基因的细菌如果没有被抗生素杀灭,会继续传播耐药基因,久而久之,携带耐药基因的细菌会越来越多,造成抗生素失效,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增加了治疗费用。

  据了解,滥用抗生素包括在不该使用时使用、使用剂量不准确、使用频率及疗程不当,这些做法都会引发细菌耐药现象,最终导致“无药可用”,“超级细菌”的出现便是细菌产生耐药性后的严重后果。

  钟南山举例表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量比较大,在中国用得很多,目前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60%,这在全世界是极少见的;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以往用青霉素类药物很有效,但是后来出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碳青霉烯引入中国后,逐渐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之一。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一些地方,伤风感冒用抗生素的比例达到了60%—70%,而病毒性感冒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钟南山曾多次强调。

  以往,人们通过开发新的抗生素来解决细菌耐药问题,不断推出高级抗生素,但开发新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的脚步,因此,加强抗生素管理,严控滥用,合理使用,才是关键且有效的手段。

  此外,抗生素滥用问题不仅出现于医疗环节,畜牧业、养殖业也是重灾区,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遏制抗生素滥用问题。

  弄清抗生素与消炎药区别

  有很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但严格来说,抗生素并不是消炎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山东大学药学院魏璧说,“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防御反应,病毒、真菌、细菌、来自空气中的灰尘、烧伤等都有可能引起炎症,其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红肿、发热、疼痛等。

  消炎药是能够消除炎症的药物,它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另外一类是糖皮质激素。而抗生素是杀灭微生物的药物,属于“杀菌药”。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发炎,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非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用抗生素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现在,抗生素经常被人们使用,但如果大量使用或者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许多疾病难以治疗。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抗生素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自行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剂量和使用次数,不要擅自停药。治疗炎症也要选择适合的药物,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谨遵医嘱,才是治疗炎症最好的方式。

  人们常常用抗生素和消炎药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炎症,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炎症带有“炎”字,但这些带“炎”字的病症,真的可以用抗生素和消炎药来治疗吗?事实并非如此。例如“骨性关节炎”。很多人认为其症状是关节发炎,需要用抗生素或者消炎药进行治疗。但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变性、损害导致关节发生退变或者骨质增生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并非由于病毒、真菌、细菌等引起,而是由于肥胖、高龄、遗传等因素。一般需要通过物理的方法进行改善治疗。

  因此,如果出现一些自身无法判断的症状时,不要急于用抗生素或消炎药治疗,应及时就医,查清是否是由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然后再做处理,要从病原出发,对症下药。

  管理抗生素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防止抗菌药滥用,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观念非常必要。在2016年于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被写入峰会公报,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钟南山说,在我国,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形势突出。国家卫健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不该使用抗生素的疾病、高级别的抗生素给予界定和使用规范。例如,高级抗生素只有经过高级别的医生同意才能使用;有意识地控制门诊和病房使用抗生素的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