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其关注疫情何时结束 不如作好准备与病毒长期共存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吴浩:

    与其关注疫情何时结束,不如作好准备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最近几天,北京市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数量呈下降且小幅波动的态势,从6月22日的13例,到23日的7例、24日的13例,再到25日的11例,26日的17例,27日的14例,这些数字都被公众密切关注。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也是,“疫情什么时候可以控制”。他说,特别理解公众“希望疫情快一点结束”的期盼,但从防控角度看,或许人类真要作好和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精准防控既是现在、也是未来常态化防疫的策略。新发地批发市场疫情一战有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吴浩今年两度披甲,奋战在新冠肺炎社区防控一线。第一次是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沉在武汉社区一线50多天。这一次,战场就在身边,最早出现疫情的新发地批发市场与他日常工作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属北京丰台区。

    根据6月11日以来最初确诊的两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市相关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判定,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牛羊肉综合交易大厅为高风险点位。

    6月13日凌晨3时起,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当天,吴浩就赶到现场,调研周边社区,组织预备队布置防控,建议采取了包括动员核酸采样、接管隔离点等在内的措施。这一天,新发地批发市场周边11个小区实行封控管理。

    4个多月前,吴浩抵达武汉在调研了一两天后,就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要当机立断实施“居家封控策略”。而北京这次居家封控的策略,只用在了涉疫小区、高风险街乡的部分小区。

    在他看来,兼顾生产生活的精准防控成为这次北京防疫的关键词。吴浩说,精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因过度防疫带来的生活不便和对经济的冲击。

    “尽管有武汉防疫的经验,但不能照搬”

    6月16日晚,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响应调整至二级响应,许多人的工作与生活重回到疫情防控的秩序之中。

    结合应急预案,社区防控的风险等级很快公布,成为北京疫情地图上代表不同风险程度的颜色标识。它们意味着所覆盖区域的不同举措:中低风险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对有过病例的市场周边小区和高风险街乡的小区进行必要的封控管理。

    这样划定封控范围、进行精准防控能从今年年初的防疫举措中找到根据。当时武汉社区采取封控管理,全国大部分地区则采取封闭式管理。

    “我们有武汉防疫的经验,但不能照搬,这次北京防疫有新的情况与条件。”在吴浩看来,当时武汉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无法分清感染者与健康人群,且当时对病毒的认识、核酸检测能力等均存在不足,采取封城与社区封控策略很及时。

    吴浩认为,北京首个确诊病例的较早发现为之后的精准防控提供了条件,“迅速锁定了高风险点位,可以看到新发地市场暴露的人群,绝大部分已经被找出来了”。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从病例出现症状时间看,此次疫情中发病日期最早为6月4日,从6月7日始呈明显增多趋势,13日达到高峰,发病时间主要集中6月9日至15日,占病例总数的61%。目前,在新发地市场关闭之前的暴露人群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

    “防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吴浩说,北京采取更加精准的分级管理措施,是为了兼顾生产生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因过度防疫带来的生活不便和对经济的冲击。

    从6月13日调研到随时待命、指导社区防控工作,吴浩又和几位熟悉的战友碰在一起,“我们相对有底气,因为有去过武汉一线的人,有在黑龙江绥芬河、吉林舒兰等地受过防控实战训练的人”。

    这群有底气的人称这次北京防疫为“半闭卷考试”,“照抄作业是不行的”。这次防控期间的北京,“有的低风险区街道照样车水马龙,经济活动不受影响,同时高风险区的街道要被严格封控”。

    “这实际上是之前没有的做法”,吴浩直言,这样的“考试”在以后会越来越多,“而且一定要求因地制宜,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精准防控”。

 文章标题:专家:与其关注疫情何时结束 不如作好准备与病毒长期共存

内容摘要: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也是,“疫情什么时候可以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redian/13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