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权健事件”引发了官方和公众对保健市场的高度关注。2019年伊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浩大的保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规范行业秩序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保健行业的消沉。与之对应的是,进口保健食品受到持续的追捧。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的监管态度并不一致,立法的不健全和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加剧了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低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的邓 勇旨在针对统一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的监管尺度提出明确的路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监管现状
国产保健食品监管现状
现实中,保健食品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虚假宣传,夸大产品的功能,明示或暗示有预防、治疗疾病的功能。企业在包装、说明书和标签上作假,增加未经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以扩大消费人群而牟利。从2017年开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各部门对食品安全欺诈和虚假宣传进行专项整治。
进口保健食品监管现状
在美国,与保健食品相应的概念是膳食补充剂。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和《膳食补充剂和非处方药消费者保护法案》。美国对于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的集中发布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部门,而是由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分别对本部分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对外发布。关于保健品监管,由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各州卫生部门共同对保健食品进行监管。对膳食补充剂采取较为宽松的监管方式,强调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自律。膳食补充剂无须进行上市前的安全性审批,而是实行备案制度,由企业对成分的安全性和产品功能声称的科学性负责。生产商提出上市要求,向FDA提供安全性证实资料,FDA不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如果FDA发现该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可宣布其为伪劣产品,是一种事后救济的方法。
2、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立法模糊导致监管部门认识不一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不同部门有不同标准。立法上未达成统一标准,使得行政监管标准也难以统一。不仅虚假宣传夸大保健食品功能的事件频发,还出现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保健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有毒有害保健食品不仅来自国内,也有可能来自国外,特别是在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使国民“崇洋媚外”心理愈发严重,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进口食品激增,特别是以奶粉、保健食品为首的食品。
监管尺度不统一
国产保健食品面临着严格监管而国外保健食品却相对缺乏监管,而我国公民却要承担进口保健食品的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从监管的阶段上看,对进口保健食品施行监管的是入关前的检测和入关后的市场销售及有限的事后处罚;对国产保健食品则是全方面监管。此外,在监督力度上,国产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抽检,实行更为严格的标准,而进口保健食品则由海关部门抽检。保健食品是用来调节特定人群某些机体功能的产品,因此,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相关信息均应按要求在标签和说明书中载明。在销售过程中,进口保健食品的包装通常非中文,仅有部分附带有中文翻译,不法分子容易在中文标签上显示错误信息、夸大信息或故意隐藏制造日期,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从中牟利。
国产保健食品被污名化
国产保健食品整个行业的名誉被针对性的贬损,直接导致进口保健食品迅速占据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并且不断强化其市场占有率。国产保健食品作为被严格监管的食品,其整个生产流通消费阶段以及事后救济阶段均有严格监管,国产保健食品的污名化间接贬损了我国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对进口保健食品监管力度不够的背景下,对国产保健食品消费降低,意味着对进口保健食品依赖性可能增加。
3、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宣传监管不统一的原因分析
立法层面
文章标题:【统一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宣传监管尺度的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立足于大健康领域,旨在关注一切健康与美,以“成为服务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卓越领导者”为使命的文化传媒机构。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opinion/zcpl/24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