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年有关企业统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左右,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仅为7-8年。
商业起起伏伏,生生灭灭,如何跳出从兴起到最终衰落的周期,开始新的循环周期,使企业长盛不衰乃至世世代代传承,这是很多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企业的兴衰其实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整个社会又是历史长河的一小段。循着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或许能一探企业发展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跳出周期律的密码,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生生不息。
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老子揭示了社会道德层面由高到低的演化过程,其大体沿着“道-德-仁-义-礼”的层面在演化: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第一个层面:上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古时期,尧舜禹等几位圣明君主,拥有圣人之道,呈现的就是一份上德。所谓“上德不德”,是指虽有道有德,却不以此自居,因而“是以有德”,这是真正的有德,即上德。
阳明先生所讲的大舜与父亲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怎样是“上德不德”。
“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
所谓“圣人多过,小人无过”,大舜这样的圣贤经常观照自己的过失,自认为对父亲瞽瞍还不够孝顺——尽管父亲多次设计谋害大舜,但舜却没有怨恨父亲,而是反求诸己,找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这番孝心感动了父亲!
大舜这样的圣人,不以自己为圣,反而时常提醒自己改过,这样的人才真正具有厚德!
第二个层面:下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不失德”是指虽然有很好的品德,但念念不忘自己的德。相较上德的“无我利他”,下德对回报仍有期待,不能完全做到无我利他。因而并非真正的圣贤之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以为即“忘我”,上德之人,因为无我,所以忘我。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下德之人则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行和对他人的利益。
第三个层面:上仁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心存大我,因而能忘我地行仁道于天下。
第四个层面:上义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在义的层面,虽然也在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但却念念不忘自己对他人的好。
第五个层面:上礼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礼即礼仪、规范、制度,仁、义缺失,到礼的层面时,即便是实行最好的礼,也没有人呼应。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道”的层面不断下滑,滑至“礼”的层面,意味着必须通过建立礼仪制度来规范彼此的行为。此时,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链接被弱化,整个社会忠诚和诚信的程度降低,乱象由此开始。
彼此之间信任缺失,很多冲突与矛盾就难以避免。正如老子所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沿着“道、德、仁、义、礼”逐步下滑。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在五个层面之中:道、德、仁、义、礼,其中“道”是本,而“德、仁、义、礼”其实是“道”之树所结出的花果。当“本”逐渐丧失,特别是到了礼的层面时,智慧就开始慢慢枯竭。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因而真正的君子在根本上用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处其实,不居其华”,君子不是在最后的“礼“这些枝叶花果上下功夫,而是回到根本;“故去彼取此”,因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远离花果,回到根本。
以上即是社会道德层面由高到低演化的过程:道-德-仁-义-礼。
文章标题:【晚间头条新闻:致良知四合院:把握历史机遇,跳出周期节律】,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9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