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权健事件”保健食品行业已遭遇重创,新冠疫情又让行业短期内“雪上加霜”,但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把机遇变成发展,对行业、协会、监管人员都是挑战。”2月28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
厉梁秋表示,疫情期间健康需求被引爆,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或将迎来“春天”。行业应冷静正视这种发展机遇,以科学自信、文化自信拉动行业自信,引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保”行动 262家会员单位携手抗疫
新京报:权健事件后,保健食品行业受到冲击,加上此次疫情,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何?
厉梁秋:从行业反馈来看,2019年,在“百日行动”严厉整顿下,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遭遇重创,一些企业面临倒闭,行业生存举步维艰,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日益下滑。面对严格的政策环境,企业、特别是规范经营的企业,不敢大方地向社会宣称自己的产品优势,最有效、最便捷有助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却遭民众丧失消费信心。企业全年销售额受到重创,有20%甚至到50%的削减。而疫情影响了复工复产,企业也普遍感受到了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在考虑更多的消费形态,比如线上新零售形式、依托独立消费咨询的精准营养等。
新京报:在复工复产上,企业有哪些困难?
厉梁秋:复工复产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人工能否到位、运输能否开通等,是时间的问题。另外,疫情期间,民众对营养保健的关注度提升,但也可能发生一些不良企业夸大宣传甚至欺诈的情况,这一定会使政策进一步趋严。因此,一些遵守法规的企业在产品营销上会有很大忧虑,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出台正面清单,开展科学引导,更好地扶持行业发展,帮助合理消费。从政策角度来说,融易新媒体,清理换证、延续注册、命名指南、标签管理、功能声称等方面政策暂未完善,很多企业都在等待,期望能有更好的政策支持。不过复工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保健食品审批出现了集中审批的良好势态,今年1月-2月审批通过了440个新品种,这些信号其实给了行业很好的信心。
新京报:虽然受到了影响,但很多保健食品企业都有捐赠,请介绍行业支援抗疫的整体情况。
厉梁秋:国家市场总局提出了“三保”行动,协会联合262家会员单位签字承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而保健食品行业的优势在于,春节期间是行业的销售高峰期,企业都会提前囤积一定的货量,保证市场供应。疫情发生后,民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增大,企业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还在为一线捐赠。因为一线医护人员的营养供给面临困难,企业克服了物流不畅等诸多困难,通过各种项目把产品送往一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的企业捐赠物资近1亿元。
新京报:协会在疫情期间对行业有哪些支持?
厉梁秋:我们做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工作,第一时间给企业发倡议书,希望在疫情期间承担好企业主体责任,做好科普工作,禁止夸大虚假宣传。在此基础上及时和企业联系,收集他们在抗击疫情、三包行动、复工复产及未来行业发展的思考和疑惑,制定了复工复产指南,并将行业问题向上级部门汇报,为行业发声。
除此之外,在了解到很多一线医护人员对重症、危重症治疗中的营养支持问题有疑问后,协会组织了营养云支持志愿团队,汇总专家意见,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还有居家隔离的人、患者。
针对大众关心的营养问题,协会发出了30多篇科普文章,疫情结束后,协会将持续开展这种方式的科普工作,除了图文外,还会开发短视频科普。
机遇当前 企业应重视创新研发
新京报:疫情期间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对于保健食品行业而言,机遇是什么?
厉梁秋:疫情发生后,大家对科普信息的浏览量明显增加,正确的科普声音在驱逐不良声音,卫健委、协会、医疗机构、独立科普人等都提出了营养膳食指南,消费群体对营养健康有了更大的关注度。所以,疫情之后,将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窗口时期。再加上从国家到地方,都把中医药纳入到抗击疫情的规划当中,因此,疫情中后期或是疫情刚过去后,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尤其是增强免疫力的产品会有很大市场需求。截至2019年底,增强免疫力功能声称的保健食品约有5000多种,在所有保健食品中数量排名第1位,配方含有中药的产品约占2/3。但是,这类产品创新少、雷同多,企业需要在产品创新、研发上下工夫,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新京报:面对机遇,企业该如何抓住,同时要避免哪些问题?
文章标题:【2019社会新闻:疫情引爆健康需求 保健食品行业或迎“春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8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