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记者分析:“在全球主要城市,拥堵都是大问题。但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通行需求和停车需求在争夺道路空间的问题。停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停车难和道路拥堵互相影响,加剧了这种紧张。”
中国大城市停车难,既有人多车多地少的客观约束条件,也有停车场建设滞后、粗放规划建设的因素。
首先是起步晚,规划不足。“中国步入汽车社会较晚,私家车的普及仅仅是近20年内的事。过去的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随着汽车产业和消费的发展,‘停车难’问题逐渐显露,在大城市尤为突出。”董超说,这集中体现在停车场面积和车位数量严重不足。他分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去年以来多次强调补上城市停车场建设短板,未来可能会在城市停车场面积和车位数量上扩大供给,在居民区、商业区、景区等各种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补充建设,包括必要时进行土地用途转换。
其次是城市停车场建设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专家普遍认为,在此背景下,大中城市促进车位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显得至关重要。“在停车需求高的区域,应进行合理规划,集中建设一批新型、集约的停车场,如立体停车场。”董超说。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熙伦,每周末都到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吃饭、看电影,“这不是离我家最近的商业区,但因为这里的停车位多,停车方便,我宁可跑远一点到这里来。这栋停车楼每层都与主楼相连,顾客去哪一层,就可以把车停在哪一层。”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关总关立体车库已经成为当地的著名地标。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立体停车场于2016年投入运行,拥有168个停车位和3套全自动升降系统,还具有移动App查询、远程预约取车等功能。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到,增加景区停车位数量,综合采取扩建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临时停车位等措施。
此外,资源共享也是多地倡导的方向。“在加强停车场建设的同时,还要提高停车场的开放程度,如鼓励机构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董超说。据了解,2018年北京市颁布的《机动车停车条例》,明确要分类供应,差别供给,盘活资源,并提出“小区停车位不足,周边可设临时居住停车区”“推进单位或者个人开展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等。
“智慧+立体”,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补上城市停车场建设短板,未必都是新建。专家认为,盘活现有资源,除了发展立体停车,还应引导智慧停车。
“特别是商业区、景区,应当着力提高停车场的智慧程度,利用新型装置,推广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停车进程,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董超表示。
文章标题:【今天国内新闻:莫让“停车难”拖住消费升级步伐(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②)(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6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