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猝然离去 一身绝学无人继承(3)

盖一枚小小的印章,居然有这么多讲究,“尤其是那种力道的掌握,可以说是摹印的绝活,靠一代代师徒的口传心授,这就是所谓的匠心吧!”沈伟说。

几十年练成的独门绝艺,找不着徒弟

转眼间已经在故宫呆了30多年,面临即将到来的退休,沈伟不得不考虑收徒的事情。虽然《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报名想来这里工作的人多达数万,但沈伟并不确定这些狂热的粉丝能够忍受得住这里的寂寞,“外界的诱惑这么多,除非是特别喜欢,痴迷这个,要不一般人真熬不住。”

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与世隔绝般的寂寞,还要忍受职业病的痛苦,宫里的生活有惬意的一面,却也有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常年坐在桌前研究、雕刻,使沈伟颈椎、腰椎病缠身,沈伟的师父刘玉也是因为用眼过多患了严重的眼疾。然而,在对篆刻的痴迷面前,这些代价似乎都是值得的。

沈伟一直把“素心若雪,淡如清风”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制作和收藏印章的过程,其实也是塑造性情的过程。沉浸在印章的世界里,少了现代社会的功利心和焦躁症,变得与世无争,这便是修身养性。”故宫的高墙和一颗安静的心,让他在浮躁的时代,守住了自己的志趣。

沈伟望着窗外的核桃树和柿子树,那是师父刘玉多年前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是果实累累。师徒两人就在这树下喝茶聊天、琢磨古印,日子就这么悠然地过去了,几十年仿佛就是一个瞬间。如今师父已经退休多年,“我也该收一个徒弟了。”沈伟说。

当时,沈伟和我谈到他最大的苦恼:“故宫的下一代摹印传人,会在哪里呢?”注定一生寂寞的事业,如果没有痴迷和热爱是无法坚持的,而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会选择这种生活呢?因为这不是一年两年,一旦踏进这个门,就是一生的诺言,就要承担起坚守和传承的重任。

听说沈伟先生一直未能如愿找到可以传承这项非遗的故宫第四代摹印传人,但即使找到,这短短几年的工夫也无法学到他那一身绝学,这种传统工艺的口传心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

也许,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