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野蛮生长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第一次使用曹操专车就遇到了恼火的事。

  10月15日,他因为要搭乘早班机,就头天晚上在航旅纵横APP上预约了送机服务,预约到的是曹操专车,并且预付了102元车费。用车时间是15日凌晨5点50分,用车地点是自家楼下约定的乘车点。但是当李先生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约定地点去乘车时,却没有见到曹操专车的影子,急着赶飞机的李先生也没有提前接到司机任何取消订单的通知。

  随即李先生向曹操专车客服打电话询问情况,但没能解决无车来接的问题。无奈之下,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他从别的约车平台重新约了一辆车赶往机场。因这一意外事件,李先生差一点就错过了当天的航班。

  更令李先生难以置信的是,他明明没有坐曹操专车,但之前的订单却显示送机服务已经在当天凌晨2点30分完成,费用75元。也就是说,李先生未使用曹操专车服务,却在毫不知情中被扣了钱。“第一,司机不来接人,为什么不提前通知;第二,我明明没有坐车为什么还扣了钱”,对曹操专车服务态度已经无力吐槽的李先生,对接下来遇到的操作更是十分不解:当他和曹操专车客服沟通后,得到的是“3天之内解决”的口头承诺和“给打车券”的象征性补偿。这让李先生纳闷,“这不是什么钱的问题,我不会再用曹操专车,现在就希望曹操专车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了五六天,曹操专车平台客服电话告诉李先生,表示愿意赔付打车券,但是必须得下载曹操专车APP才能得到打车券,而扣掉的75元钱一直没能退回来。曹操专车为何会发生如此令人不解的事情?这究竟是司机个人的原因还是曹操专车管理上的原因?

  随后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网络上的一些投诉平台上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类似李先生这样遭遇曹操专车不良服务的案例,诸如司机绕路多收费、司机无故取消订单、司机不接单却收费、司机对乘客态度恶劣、乘客充值后无法提现、客服不解决问题等颇为令人吃惊的事情。

  10月23日,北京地区的曹操专车司机老张向记者表示,曹操专车系统是自动派单,司机没有权限取消,只有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联系不到用户或者车出故障了才能取消——这或许就是曹操司机对于“不愿意执行的订单”消极应对的原因之一——在某种情况下(比如忘记关机),司机“被迫”接受了订单,但因为无法自己取消,就会出现司机跑到接人地点但故意不接人,然后以“联系不到乘客”为由取消订单的情况。

  同日,曹操出行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曹操专车司机一天内只有3次取消订单的机会,在3种联系不到乘客的情况下可以取消。但不论如何,曹操专车对于司机以及客服的管理,都实质上对乘客的权益造成了伤害,而曹操专车的信誉也因此正在被快速消耗。

  状况频出的约车经历

  10月21日下午2时30分左右,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昌平区天通苑社区附近用曹操专车APP呼叫专车服务,目的地是去往首都机场,前后呼叫了两辆车才成功。第一辆车的司机接了单以后,以“接错了单子”为由让记者取消重新预约。当记者询问具体理由时,他说“正在吃饭,你要是不急的话等我吃饭完再过去”,记者只好重新约了一辆车。

  记者遇到的这一情况与网络投诉平台上不少乘客所反映的情况大同小异,即曹操专车司机总是会莫名其妙地不过来接乘客:要么要求乘客取消订单重新预约;要么就是司机明明到了上车点却不接人;更有甚者,司机非但不接人还强制让订单开始计费,这就是上述李先生所遭遇的情况。

  实际上,在网约车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很少有网约车司机会像曹操专车司机这样做出让人感到不妥的事情。通常而言,如果司机确实有一些原因不想来接人,都会用比较客气的语气向客户解释,但曹操专车司机的语气和态度却相当不客气。

  曹操专车司机老王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大概是见你的单子是去机场吧,机场的单子很多人不敢拉,因为怕车辆被查扣,查扣之后要交2.2万元的罚款,那一年就白跑了。”老王的话似乎挺有道理,但是在其他平台网约车司机包括传统出租车司机眼里,去机场的单子由于距离长、收费多,通常都会被视为好活儿,但为何在曹操专车司机眼里却避之不及?

  老王进一步说解释称:“2.2万元的罚款是我们自己承担,平台不管,要是滴滴的话,他们平台会垫付。”记者所乘坐的车辆刚停靠到机场出发口路边,老王就要求记者赶快下车,他担心被抓到罚款。然而担心被罚款是不是司机不来载客的理由?又为什么曹操专车会出现司机不来载客订单却被强制执行的情况?

 文章标题:曹操出行野蛮生长

内容摘要:家住北京的李先生第一次使用曹操专车就遇到了恼火的事。同日,曹操出行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曹操专车司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opinion/jjpl/19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