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例处罚!5月21日晚间,证监会与上交所相继发布处罚信息,对涉事的券商与保代进行了“官宣”点名,违规改动申报企业招股说明书与审核问询函的保荐代表人万久清、莫鹏违。我最近完成有关货币史的一本书《货币起源》,当我读到有关科创板的消息时,我的思绪却久久萦绕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中。
大约在200年前,林则徐最早发现了市面上流通的洋钱(以墨西哥鹰洋为代表)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高,尽管每100枚鹰洋的含银量相当于73两纹银,但是,市场上100枚鹰洋的实际购买力却相当于81两纹银,也就是说,在一个实行银本位的国家里,出现了白银的折价和溢价现象,而且这种鹰洋对纹银的溢价正在不断扩大之中。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颇接地气的“地方官”,他最早上奏道光皇帝要重视这个差价,因为这会导致纹银外流,制成洋钱之后,再回流中国。
可惜的是,无论是林则徐还是道光皇帝,两者都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不是贸易逆差的问题,而是货币主权的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看似为了解决针对鸦片流入和白银外流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俩都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国的货币主权正在丧失。
同样的白银,洋人制成鹰洋就能够溢价8两纹银,这不仅仅是对中国银本位制度的颠覆,更是对中国货币主权赤裸裸的剥夺。究其原因,为什么老百姓更愿意持有鹰洋呢?他们并非不知道纹银的含银量更高,鹰洋的含银量仅有90%,问题恰恰在于那10%的杂质。这种合金经过蒸汽锤的冲压制造工艺之后,使得鹰洋的正反两面都能承受160吨的冲击压力而不变形。鹰洋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这8两纹银的溢价,不仅是西方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对中国人民征收的“铸币税”。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一旦丧失,许多事情就岌岌可危且很难扭转了。
为什么老百姓愿意为体现当时世界上“高科技”的鹰洋付出溢价?为什么西方世界能够取代当时的清政府对中国老百姓征收这笔“铸币税”?表面原因是科技进步,但这其中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科技的种子不会诞生在贫瘠的土壤,科技的诞生需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对人的价值的捍卫,需要对市场规则的尊重。只有一个对人的保护更好的国家,才能使得科技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我套用经济学的观点就是,人工越是贵的地方,替代人工的自动化机器才越有市场。所以,要捍卫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没有科学技术是不行的;要发展好科学技术,仅仅有融资平台也是不够的。我的经验告诉我,好项目总是不缺钱;坏项目永远钱不够。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提升科技水平,鼓励科研创新,就一定要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
如果科创板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便利更方便门槛更低的融资渠道,那么,科创板可能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科创板一定要同时实现“融资更方便”和“套现更困难”的公司治理。这就使得好公司,好项目始终能够得到资金;与此同时,那些想要包装上市,忽悠投资人,吸引公众眼球,炒作题材,拉升股价,并最终自己套现走人的情况会从源头上被杜绝。
有研究显示,科创板上的投资者可以分层设立投票权,即一股一票的主板的做法并不适用于科创板,科创板将赋予创业者和实际控制人高于其实际股份的投票权。这当然是对的,体现了对科技的保护,但与此同时,那些获得这项特权的企业家们,也要相应地遵守额外的约束,要让他们更难以抛售,更难以兑现,除非那些授予他们特权的普通投资人得到了更好的回报,且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总之,科创板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它不仅让我憧憬未来更好的科技和金融的相互促进,也让我想起了我国货币史上屈辱而悲痛的一页,从金融学角度来看,捍卫货币主权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相比较而言,贸易逆差反而倒是没有那么重要了。要捍卫货币主权就一定要掌握科技制高点,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保护科研投入,但是,一味的无原则和无约束的保护是对其他普通投资人利益的一种侵犯,也是对科技企业本身的一种放松和懈怠。
因此,我们在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在降低他们上市门槛的同时,在赋予他们管理层更多投票权的同时,应该相应地约束他们的套现行为,使得他们“剩有一途凭直往”,只能埋头搞好科研,做好企业,取得更好的回报,才能实现个人的财富梦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投资于科创板的普通投资人获得更好的回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