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最新事件 > 海门成为上海苏南客商投资集聚地

海门成为上海苏南客商投资集聚地

2022-09-15 08:23:58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海门与上海、苏南一江之隔,是南通跨江融合的桥头堡。100多年前,海门青龙港至上海十六铺码头航线开通,为海门打开新的世界,开了海门融入上海的先河。100多年后的今天,海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要求,充分放大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海太过江通道、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的窗口效应,大力度实施跨江融合发展战...

海门与上海、苏南一江之隔,是南通跨江融合的桥头堡。100多年前,海门青龙港至上海十六铺码头航线开通,为海门打开新的世界,开了海门融入上海的先河。100多年后的今天,海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要求,充分放大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海太过江通道、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的窗口效应,大力度实施跨江融合发展战略,产业联动,聚焦项目,聚焦创新,着力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海门已经成为上海、苏南客商投资的集聚地。当前,海门七成以上企业来自上海、苏南地区,或与上海、苏南有合作关系,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上海、苏南的有机融合,有力支撑海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7月,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应税销售增幅位列南通十县(市、区)首位。

聚焦项目 推进产业融合

翻开近年来海门项目建设档案:中天绿色精品钢、艾郎风电、航天新材料、皓晶玻璃、中科基因、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等一大批省级、南通市级重大项目,投资商均来自上海、苏南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落户,极大提升了海门制造业水平,增强了海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实力。

黄海之滨的海门港新区,原是偏安一隅的小渔村。海门抢抓沿海开发的契机,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将上海、苏南作为项目招商的重点区域,燕达重工、艾郎风电、金由新材料、工业绿岛等一大批上海、苏南客商投资的项目在海门港新区安营扎寨,海门港新区已经成为海门沪苏客商投资的密集地。

“我们开发区,也是上海、苏南资本投入的首选地之一。”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负责人说,佳之味、皓晶玻璃、复旦复华高科园、复旦科创园、上海建工钢构、宝钢精密钢丝等一大批项目均来自上海和苏南。更为重要的是,海门开发区高技术海工船舶制造企业加强与上海交大等大学院所合作,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国内首制极地探险邮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大型挖泥船等多艘“国之重器”从海门扬帆起航,今年海门开发区高技术海工船舶将成为海门百亿级产业集群。省级机器人小镇正余镇与上海机器人技术产业研究院合作打造支撑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200亩产业孵化落地先导区加快建设,目前机器人小镇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项目17个。

协同创新 推进产业转型

近年来,海门从产业协同发展,到创新协同发展,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抓住上海、苏南创新人才溢出效应,推动海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

海门加大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依托沿江科技创新优势,将沿江约196平方公里规划构建成“一带两核多点”的创新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海门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临江新区东布洲科学城及三厂工业园区大生科技园“两城一园”。如今,海门沿江科创带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上海、苏南创新人才来海创新创业,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去年认定省级众创空间4家,全区各类科创载体入驻各类创新创业团队100多个,科技企业近300家,吸纳就业近4000人。今年全区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新申报省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5家,5家进入拟推荐省级科创载体名单。沿江科创带支撑海门新兴产业发展,今年1至7月,全区新兴产业实现应税销售357.26亿元,同比增长22%。

同质同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两年来,海门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在跨江融合中构建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学习借鉴上海浦东、苏州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新做法,加速接轨沪苏服务标准、内容和平台,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系统性提升,打响“万事好通·马上办”品牌,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体系。打造“长三角+”通办模式,持续梳理“通在外”“外在通”办事需求,优化服务流程,融易新媒体,扩大“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服务圈。

海门积极探索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主动与上海崇明、宝山等地对接,融合集成上海“一网通办”和我省“不见面审批”等先进改革经验,深入推进“崇通”政务服务合作海门示范点建设。到目前为止,海门已与上海宝山、常州武进、安徽安庆等12个长三角城市签署了政务服务互通共融合作协议,共建“长三角政务服务通办圈”,通过开设“跨省通办”专窗、上线“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崇海专栏”等线上线下通道,实现132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可办”“跨省通办”“跨省快办”。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