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申报节奏加快 排队企业近500家又回高点

IPO排队数量猛增引发了市场关注。

仅6月份,就有172家新申报企业进入IPO排队通道,截至目前,证监会受理的IPO企业数量达到491家。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倒逼着其他板块IPO审核制度加速完善。年报因素、年内较高的IPO过会率、监管风向微调等多重因素,加快了企业IPO申报节奏,预计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审核压力可能会加大。

IPO新申报企业数激增

IPO排队数量又回到了高点,截至目前,证监会受理的首发企业达到491家,其中,拟登陆上交所主板的有180家,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有102家,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有208家,拟发行CDR的1家。从审核状态来看,“已受理”的有195家,“已反馈”的137家,“预先披露更新”的139家,“已过会”的18家,“已过会,但暂缓表决”的1家。

IPO排队总数又回到了两年前的水平,2017年年底证监会受理的首发企业数为558家,被市场称为IPO“堰塞湖”,在常态化发行后,“堰塞湖”水位下降至今年年初的200多家,在经历了6月份的新申报企业数激增后,这一数字再次接近500。

据记者统计,6月份新增的申报企业就有172家,6月28日预披露招股书的有77家,6月21日有54家。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这和年报因素相关,按照规定,上一个会计年度年报有效期为6月底,一些最新更新了财务报告数据的企业会尽早排队,希望能在下一个财务数据有效期截止前取得审核进展。

除了年报因素外,企业蜂拥申报的原因还在于今年以来的IPO高过会率。毕竟2018年6月新增申报IPO企业仅有37家,相较而言今年数量同比上升高达364.86%。

记者统计显示,今年前6个月,证监会共审核61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50家获通过,IPO过会率达到82.0%,较2018年同期57.5%的通过率有大幅提高。尤其是第十八届发审委今年3月正式“上岗”以来,过会率更是大幅提升至88.04%,刺激了企业的上市冲动。相较而言,2017年和2018年的IPO过会率分别为79.33%以及60%。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IPO过会率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以来审核从严,不少不符合首发条件的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留下来的排队企业质量普遍较好,另一方面是发审监管理念的完善,在大幅推动科创板增量改革的同时,证监会在存量制度改革方面下大工夫,完善并购重组、坚决执行退市政策,这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都为入口的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审核标准未变

现场检查将启动

高过会率并不代表审核从严的松动。从发审委的问询内容来看,新一届发审委的IPO审核政策基本延续此前方向,且问询范围更广,问询角度更为多元,更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详尽与否、公司治理情况、运行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行业标准等。被否企业多在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硬伤。

但需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隐形门槛“主八创五”有所松动,“主八创五”指的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过会企业中已有净利润不足5000万的案例,4月25日过会的四川德恩精工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仅为4961万元,且已经3年连续下滑。另一家过会企业,广东因赛集团2016年净利润仅为3575万元。

这让不少此前被隐形门槛挡在门外的企业重拾了上市信心。Wind数据显示,目前计划登陆创业板且净利润低于当年5000万红线的有7家公司;而计划登陆主板与中小板且净利润低于8000万的有24家公司。

排队企业的增多客观上也要求监管层审核速度的加快。目前发审委一周安排三、四次发审会,单周审核首发上会企业约四五家,上述投行人士预计,在排队企业数量激增的压力下,发审委将加快审核节奏,提高审核效率,以降低IPO堰塞湖再次出现的可能,保证A股IPO融资的吸引力。

另外,证监会将启动下半年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有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例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工作底稿是否合规以及财务情况等,目的是切实强化IPO申请企业监管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审慎执业,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此前披露的IPO企业现场检查及问题处理情况显示,在现场检查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多家企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通过梳理撤回原因,发现上述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法律瑕疵未解决、会计处理不规范、行业前景不明朗、持续盈利能力薄弱等问题,反映部分企业仍存在带病申报、抢跑占位情形,同时也反映部分中介机构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核查把关不严格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