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大港股份上市13年扣非净利亏损9年 计提2.45亿商誉减值被疑“财务洗澡”

原本寄希望于重组切入集成电路测试业务提振业绩的大港股份(002077.SZ),并未取得预期收益。

据了解,2015年末大港股份开始筹划上市后首次跨界重组,并于次年完成对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服务企业艾科半导体100%股权的收购。然而,三年业绩承诺期刚过,艾科半导体业绩急速“变脸”。

去年,因艾科半导体由盈转亏,大港股份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45亿元。包括此项在内,公司共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13亿元,成为去年巨亏逾5亿元的主要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06年上市的大港股份近年来业绩表现起伏不定,主业获利能力薄弱。上市13个年头来,公司就有9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

昨日,深交所对大港股份下发年报问询函,就公司经营业绩、客户集中度、偿债能力、关联交易等方面问题展开九连问。其中,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了公司商誉减值问题,并对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在以前年度进行利润调节以及在本期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提出质疑。

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大港股份2006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初期主营业务包括工业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厂房建设与经营、仓储物流、产业投资。

上市13年以来,大港股份业绩表现极不稳定,扣非净利润长期处于盈亏交替的状态。

2006年至201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12.43亿元、10.58亿元、11.32亿元、19.7亿元、25.78亿元、22.4亿元、26.92亿元、15.38亿元、10.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0.74亿元、0.02亿元、0.02亿元、0.5亿元、0.65亿元、0.69亿元、0.54亿元、0.38亿元、-0.1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0.53亿元、0.69亿元、-0.27亿元、-1.64亿元、0.14亿元、-0.11亿元、-0.32亿元、-0.68亿元、-0.75亿元、-0.89亿元。

2015年末,大港股份筹划跨界并购。根据草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服务企业艾科半导体100%股权。这也是大港股份上市以来首次筹划跨界并购。

2016年,此次重组方案过会。艾科半导体并表当年,大港股份盈利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7.8%;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25.74%;扣非后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115.17%。

次年,大港股份将旗下建材业务、工程和物业管理业务进行剥离。受此影响,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减少4.3%;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19.15%。但扣非后净利润再次出现亏损,为-313.78万元,同比减少123.11%。

而日前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去年大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8.94%;净利润亏损5.7亿元,同比减少1796.1%;扣非后净利润亏损5.92亿元,同比减少18758.47%。创下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的同时,也意味着大港股份上市13年扣非净利润就有9年为亏损。

大港股份称,艾科半导体亏损、财务费用较高、计提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依旧未能扭转业绩颓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69.11%;净利润亏损1.2亿元,同比减少544.51%。

昨日,深交所对大港股份下发年报问询函,首先就关注到公司再次出现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情况,要求公司结合业务开展情况、销售政策、行业周期、市场供求情况、产品类别等补充说明报告期内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主业亏损的情况下,大港股份现金流却出现与之相悖的情况。去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亿元,同比增长361.4%。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现金流表现与业绩增幅不配比的原因,市场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计提2.45亿元商誉减值

对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计提减值损失是造成大港股份去年巨亏的最主要原因。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13亿元,其中计提收购艾科半导体股权形成的商誉减值2.45亿元;计提坏账损失1.08亿元;计提存货跌价0.5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彼时艾科半导体100%股权作价10.8亿元,比账面全部股东权益增值近7亿元,增值率为181.16%。收购完成后,大港股份账面新增5.71亿元商誉。

同时交易对手方也作出亮眼的业绩承诺,艾科半导体2015年至2017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00万元、8450万元、10450万元。

从完成情况来看,2015年至2017年艾科半导体净利润实际完成数分别为6624.31万元、1.13亿元、1.12亿元,均完成当年业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