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盈利到巨亏,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风险该如何避免?

这些年来,虽然A股市场指数已逐渐趋于平稳,下跌速度有所减缓,但依旧难以回避上市公司的局部黑天鹅风险。例如,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风险、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危机以及上市公司的长期停牌补跌风险等。

其中,从最近一段时期的情况分析,A股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有所突出,有的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发生了突发变脸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因补贴下降而导致业绩滑坡的现象、有的上市公司则受压于经济增速下滑或经济转型的压力影响等。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若属于小幅业绩波动,尚且不算大问题,但对于业绩预告大幅波动,乃至从预告大幅盈利到预告大幅亏损的变化,却显示出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下,A股市场仍然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具有这样的业绩大变脸问题。

例如,ST冠福从此前预计净利润大幅增长,却于近期修正为净利润大幅预亏23至28亿元。又如,盾安环境从此前预计盈利到近期预计大幅亏损,同样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从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原因来看,一方面在于商誉计提减值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业务资产全面清查后资产计提减值等问题。

虽然这些年来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接近年报披露时间点,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变脸的风险却频繁上演。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比较难以把控的股市黑天鹅风险。

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风险,虽然未必可以完全回避,但在实际情况下,仍然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在近年来密集上演的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波中,投资者应该尽量回避前期频繁高溢价并购的上市公司,而对于溢价率高居不下的情况,需要警惕业绩对赌失败的风险,这往往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突发性变脸。

又如,对于近年来频繁上演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可以多关注发生类似问题的市场行业与企业经营情况。实际上,对于业绩大幅变脸的上市公司,很少发生在白马股、蓝筹股身上,却多发生在中小市值的企业身上。此外,对于上市不久的次新股,同样可能存在业绩变脸的问题,而临近年报密集披露的时间点,对于相关行业与相关上市公司而言,仍然需要注意警惕。

至于近期同样发生股市黑天鹅风险的康得新,虽然属于白马股上市公司,但其前期已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曾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这也许是康得新发生黑天鹅风险的先兆信号。不过,从整体上分析,A股市场中的白马蓝筹股上市公司发生黑天鹅风险的概率较低,而多年来存在业绩变脸风险的问题,多发生在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以及次新股上市公司身上。

除此以外,则是需要尽可能回避问题类的上市公司。具体而言,例如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包袱沉重的上市公司等。与此同时,对于舆论关注度很高的上市公司,同样需要注意回避,这往往容易可能发生股市黑天鹅的风险问题。

不过,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股市黑天鹅现象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但做好提前防御,还是有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的投资筛选难度会越来越高,普通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