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君主也想表明大清入主中原是天命所归,所以将本族发祥地盛京改名为“奉天府”。同时,在诏书中也采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开头,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清朝为了保持用语的统一,不可能出现这种满汉混用的叫法。“皇阿玛”是晚清被汉化后的叫法,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称呼。
所以,清朝并没有专设的早朝,都是由内阁向皇上汇报,并且每个皇上的办公地点也不尽相同。(据“我们爱历史”)
所以给皇上、娘娘们请安,通常都会说“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给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之类的问候语。
影视剧中的皇上早朝。
所以,在古代,很多时候是吃不到牛肉的。
“阿玛”一词是满语音译过来的,汉译为父亲。而皇上的子女,则称呼皇上为“汗阿玛”。在清前中期的奏折或正式文档中所载,均称“汗阿玛”,或者是“皇父”。
其实圣旨并没有特定的格式,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用法。有时同一个皇帝,下圣旨开头也会不一样。唐朝的圣旨一般都由门下省审核颁行,所以圣旨的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魏晋南北朝时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在古装电视剧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已经成为圣旨的标配开头,但真相确是如此吗?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桥段,人们去酒店吃饭时,一般都会说“二斤牛肉,一壶好酒”。
“皇上吉祥”是大不敬
明朝时才第一次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开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的皇位不够顺天应命。所以为了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先后自封“奉天法祖”,“奉天承运皇帝”。
妃子被临幸不都是翻牌子
但是,在古代牛是重点保护对象,因为牛要耕地,所以杀牛是犯法的。宋朝时,就有包拯审牛的案子。话说有一户人家的牛被仇人割掉了舌头,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罪名。所以主人十分害怕,于是便去报了官。
而且太和殿也并非是用来议事的,只有发生重大事件,文武官员才会聚集在此。如皇上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明朝皇上的过夜权掌握在皇后手里。皇上要去哪个妃子处过夜,都要由皇后先写好文书,并盖章。
接到报案后,包拯告诉这家主人,让他不要害怕,既然牛没了舌头,必定活不长久,干脆把牛杀了,把肉卖了,也能挽回一部分损失。包拯并向这家主人承诺,不会治他杀牛之罪。
清朝时,每逢初一、十五,皇上都必须在皇后住处过夜,来彰显皇后的地位。
晋朝的时期,司马炎发明了羊车,让羊来替他决定去哪个妃子的住处。唐朝唐玄宗晚上去哪个妃子处过夜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其中还包括摇骰子。
“皇阿玛”是晚清才有的叫法
“来二斤牛肉”是错的
周朝的时候,人们做事之前都喜欢夜观天象,以测吉凶。所以甚至连君王每天晚上去哪个妃子的房间,都要根据阴晴圆缺等天象来决定。
观众在清宫剧中会经常听到“皇上吉祥”,“娘娘吉祥”这样的问候语。但是“吉祥”一词的问候却只在太监与太监之间使用,并非像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由臣子对皇上或太监对皇上等问候的方式。
皇上不一定每天早朝
剩下的就通过翻牌子来决定。所以为了把自己的牌子摆在显眼处,容易让皇上翻到,清朝的妃子们反而要去贿赂敬事房的太监。
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在圣旨的开头表达自己的统治是遵从天意,受命于天的。
“奉天承运”并非圣旨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