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放银行”引爆银行圈。近日,亿欧智库《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介绍了开放银行现状、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开放银行的挑战与趋势。
今年开放银行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广受认可的开放银行定义。基于桌面研究和专家访谈,亿欧智库该报告提出,开放银行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理念,“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经客户授权,通过API等技术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垂直行业企业等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服务,实现银行服务与产品的即插即用,共同构建开放的泛银行生态系统。”
该报告分析,开放银行的发展由金融业内外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科技 开放银行发展背景进步、监管需求四方面因素共同驱动。
具体来看,内部竞争上,存贷净息差及银行净利润增长率下降;外部竞争方面,全球化竞争及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等第三方公司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外部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年轻一代的银行客户需要快速便捷、个性化、安全化且价格适中的数字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技术迅速发展,金融云、大数据、生物识别、智能营销、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各国对金融数据的使用逐渐提出监管要求或指引。
根据资金、风险、建设周期、对平台掌控能力的要求不同,上述报告把开放银行建设模式可以分为四类:自建、投资、合作、联盟。具体来看:
1. 自建:对于资金雄厚、技术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大型银行,建设开放银行一般优先采用自建方式以获得对平台完全的掌控能力,构建引领行业的开放银行生态系统;
2. 投资:对于资金充足但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银行,可以通过投资并购金融科技公司的方式将开放银行模式快速投向市场,借助被投资公司的经验降低失败风险;
3. 合作:资金实力较差、风险承受能力低的银行可以通过合作模式构建业务针对性强(如只提供贷款、理财或支付业务)的开放银行
模式,通过合作伙伴的场景需求快速取得收益;
4. 联盟:联盟模式下,资金实力差、风险承受能力低、希望能快速开展开放银行业务的银行,可以直接参与到其他更有实力的大型银行或者金融科技公司构建的生态系统中,无需自行构建平台。
当前,花旗银行开发者中心在全球16个国家或地区提供开放银行服务,开放11大类API产品;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开放银行业务实践。
开放银行在国内实践中,市场推动各类银行积极建设开放平台,从内部信息共享扩大为向外部机构开放能力;开放银行基于金融科技,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开放生态系统,实现银行、场景、客户的无缝连接。
该报告提出,开放银行生态包括六类参与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开放银行开放银行生态结构生态闭环 ,包括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服务商、金融云服务商、IT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业银行、垂直行业企业和客户。开放银行的参与者并非简单处在生态的其中一环,而是与其他生态参与者相互交织,部分企业同属生态的不同位置。
根据合作伙伴的不同需求,上述报告指出,根据合作伙伴的不同需求,商业银行分别以API、SDK、H5三种技术方式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连接,其定制化程度依次下降。其中,API (应用程序接口)方式定制化程度最高;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定制化程度次之,主要提供银行标准API的快速接口;H5(超文本标记语言5.0)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访问链接,不包含定制化能力。
根据开放银行的发展程度,上述报告将开放银行分为三种形态:银行即服务、开放账户信息、共享收益平台 ,三种形态的开放程度依次上升: “银行即服务”是当前阶段主要的开放银行形态;“开放账户信息”在开放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合作伙伴间客户的共享;“共享收益平台”的开放程度最高,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实现产品、服务和客户的共享,形成一体化的泛银行生态系统,通过网络效应实现银行与合作伙伴的共赢。
作为一种数字时代新兴的商业理念,开放银行在全球范围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各国银行纷纷布局开放银行业务。然而,任何改革和转型都不可避免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传统商业银行的开放银行转型也不例外。
亿欧智库认为,开放银行主要面临以下五大类挑战:政策和监管不明确导致的合规风险、互联网式架构与集中式架构不一致导致的组织架构变革问题、开放银行商业模式尚未明确的风险、客户隐私及数据安全的保障问题和黑客攻击的技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