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播报:赔付高企多家险企折戟 疾驰的信用保证险后遗症爆发(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信用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信用风险,涉及到融资、消费信贷、网贷等,而信用风险与经济环境有关。若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最后风险就会传导至保险公司,使得目前部分公司在相关业务上“触雷”。

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也曾在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信用保证险亏损主要是赔付率上升幅度较大,费用率相对较高,主要受社会信用风险的上行影响,导致赔付的快速增长。

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朱俊生指出,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应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如果这一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管理信用风险,那么在风险事件爆发后,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赔付。

北京某财险公司内部人士也坦言,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对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模式和定位仍不清晰。如果单纯把该业务做成快速赚钱的工具,很容易就导致赔付率飙升或由盈转亏的结果。据该内部人士透露,市场上多数保险公司开展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均为“通道”业务,有意回避风险或避而不谈风控能力建设等。

“所谓‘通道’业务即保险公司仅进行名义兜底,约定明确的赔付上限(一般不超过总保费的100%),亦或资产端助贷平台跟放贷机构另外签订抽屉协议,进行反兜底。由此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只不过是满足银行等放贷机构的合规要求,不承担任何实质信用风险。”上述内部人士如是说。

那么,保险公司应如何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呢?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指出,保险公司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时,应关注各行业和单个个体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相关性和集中度风险。同时,需要提升自身对所承保标的信用风险的判断能力,要穿透到底层;谨慎选择合作方,了解产业链;关注经济金融周期因素,适当保守。另外,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时也要关注风险,与其他优质机构合作。

前述财险公司内部人士也表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来源于信贷业务,因此应主要关注4个方面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即监管规定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即整个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资产服务平台的存续能力、财务现金流情况、风险控制能力等,以及保险公司的自身风险审核能力。

信用风险提升

料规模增速或趋缓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多数企业日常运营的压力随之提升,信用风险也同步加大。今年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又将走向何方?

沪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短期信用风险快速上升,直接表现为受冲击严重的企业经营现金流急剧恶化。例如,近期华信、海航等公司信用风险暴露,也直接使得部分债券出现违约。

对2020年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某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信保业务开展过程中成功接入了人行征信,通过借款人征信数据和外部第三方数据完善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将具有欺诈风险和逾期违约的借款人列入名单中,拒绝给予保险服务。此外,公司对资产服务方(即助贷平台)以及资产筛选较为严格,考察因素包括成立年限、资产规模、风控能力、资产近一年数据表现、逾期率等。考虑到现阶段国家政策、监管规定、宏观基本面以及疫情等因素,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会审慎开展信保业务。

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也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坦言,2020年在投资端影响比较大,资本市场受到剧大波动,包括境内、境外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信用类产品包括小额信贷保险产品会产生一定影响,接下来将会加大排查力度。

而在朱俊生看来,受疫情影响,2020年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需求量或将比以往更大,但同时,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加大,信用风险事件也恐增加,使得信用保证保险的风控更加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各家公司或将充分关注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业务规模增速也有望趋缓。“对于风控能力不足的公司,还是建议审慎地开展相关业务。”朱俊生如是说。

 文章标题:每日新闻播报:赔付高企多家险企折戟 疾驰的信用保证险后遗症爆发(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0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