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看到一个新闻:女子月薪4000买2万的包,被丈夫指责“花冤枉钱”,女子回应“心寒。恋爱结婚8年,没有伸手要过一分钱,从来没有收到超过700的礼物。”
网上讨论很有意思,大概是这么几种:
一些人说:女的自己挣钱自己花,凭什么不能买个喜欢的东西?
另一些人说:月薪才4000就买2万包,太败家了,不像结婚多年的,倒像是刚毕业的小姑娘!
还有人说:不管买什么,一下子花这么多钱都应该跟丈夫商量一下。
也有人说:这是男女价值观不同,男的不能理解女的花那么多钱买包,女的不能理解男的花那么多钱买数码产品(or充值打游戏)。
理财群里还有小伙伴说:花钱买包干嘛啊,没有衣服鞋子配套,买个2万的包别人也以为是假货,不如拿去投资理财啊!
大家的观点总结一下就是两点:
①月薪4000、花2万买个包值不值;
②家庭财务要如何分配、管理,买大件是否需要协商。
微博140字,很难了解前因后果, 所以我找了描述更详细的新闻稿,找到的是钱江晚报的《杭州女子月薪四千买2万的包,被丈夫指责:坐地铁会被认为是A货》。
新闻的一开始是站在丈夫的角度的:
丈夫先是夸奖妻子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女人”,当年结婚就在老家院子里摆了两桌,婚车都没有,走着接进家门的。妻子和其他的女人不一样,不会想要买这个买那个,不贪慕虚荣。
然后说突然发现妻子“变了”,因为收到一个快递,发现是个价值2万的奢侈品包包。丈夫就“一瞬间感觉我已经不认识眼前这个女人了。”表示:“四个月工资就买个包吗?那她跟那些爱慕虚荣的女人有什么不同?”而且认为“你月薪四千,背个两万块的包,人家就觉得这个包是假的。你从地铁里出来,哪怕拿的是真包,人家也觉得是A货。”
而妻子的回复则是:心寒。
她强调自己恋爱结婚8年,没有跟丈夫伸手要过一分钱,房贷也是有帮着在还。这个包是她看了有半年多,攒钱趁着闺蜜出国旅游请闺蜜带的。妻子认为丈夫为了这个包指责来指责去的,根本没有看到自己这几年为家里的付出。
买个奢侈品包就是爱慕虚荣?
看完这篇新闻稿,小影子还是很能理解这位妻子的委屈的,人生中第一次买奢侈品,就被丈夫直接说成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没有像样的婚礼、没有接亲车、8年没有收到过超过700的礼物(估计结婚也没礼金什么的),就因为省吃俭用买了包,就变成爱慕虚荣的女人了,怪不得妻子会寒心。过去自己为家里做的,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妻子么。
比起说妻子买奢侈品包是爱慕虚荣,我更觉得这位丈夫过于自卑。拿着这个包去挤地铁,人家也觉得是A货。潜台词是:背2万块包的人不挤地铁;你买了2万的包,就要让人家觉得这个包是正品,才有价(面)值(子)。
不说大城市里大把背着攒钱买来的名牌包挤地铁的小白领,不少能负担几万块包包的中产有时候比起开车更爱坐地铁——不堵车还不怕找不到停车位。
有人说,你月薪4000,买个真货别人也觉得是A货;年薪几百万,买个A货别人也觉得是真货。事实还真不一定,真货跟仿货的质感是有区别的,仿的能以假乱真的A货也不便宜,正品2万的超A也要大几千。
更何况,别人背的是真货还是A货,跟吃瓜群众有什么关系?觉得好看多看两眼,觉得不好看当没看到就是了。用别人的收入去判断对方买的东西是否是真品很肤浅,用乘坐的交通工具去判断就更肤浅了。(想到那些把自己包装的高大上的骗子,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上当了。XXXX是上市公司,他们的项目肯定不会是骗人的!)
买东西图的是自己喜欢,买个奢侈品到处炫耀(不管真货A货),只恨别人不知道,那才叫爱慕虚荣。买个真货还没背出去就觉得别人都会认为是假的,那是自卑。
该不该买2万的包?
如果你问我,月薪4000,攒半年花2万买个包有没有问题?就这个案例来说,并没有太大问题。
小影子一直提倡大家合理消费,所谓的合理消费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买这个东西”,并且如果是大额消费,能够安排好消费之后的财务。
妻子说她喜欢这个包很久,前前后后看了大半年,趁着闺蜜出去旅游的时候请闺蜜带了一个(国外买便宜),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品,估计以后也不会再买了。
对妻子来说,这满足了自己的一个小愿望,甚至可能是多年的愿望,并不过分。
很多人喜欢讨论某笔钱“该花还是不该花”,钱应该花在哪里。理财群里有人批评这位妻子乱花钱,买2万的包不如拿投资收益买几个500的;但是同时也表示自己每年花在护肤品上的钱也够买一两个包了。在她看来,花在护肤品上,保养好皮肤是值得的;买个包只是装饰,不值得买贵的。但是,也有可能这些一年花几万打扮自己的人在一些人眼里也是“败家娘们”——“几十块的大宝不是一样好用?非要用两三千的lamer?还不是被广告给忽悠的!”
该不该花看的不是某个商品的价格、或者它能带来的价值,而是对于家庭财务目标的影响。理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存钱的同时,适度提升品质是很正确的方式,比起“先苦后甜”,我更赞同“劳逸结合”。
有很多人跟我说,我想记账想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开支,但是总是忍不住,怎么办?很简单的一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强制储蓄。无房贷没孩子的存收入的50%,有房贷孩子的存收入的30%,剩下的想怎么花怎么花,要是觉得剩下的部分不够花,自己想办法挣外快去。我们最终目的是净资产增加、有钱生钱的资产组合,而不是把消费控制在几千一下。认准目标,不要跑偏。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