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餐饮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与餐饮共生的调味料市场也迸发出了强大的上涨势头。尽管看似不太起眼,但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生活的必需品,调味品具有极强的刚性消费特性,使用比例基本固定,在潜移默化之中孕育出了诸多体量庞大的上市公司。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调味品行业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5%,在2016年,行业规模就达到了3132亿元。从细分子行业来看,浙江新闻在线(),酱油是其中占比最大的品类,达到43%,产销量和企业规模均位居调味品行业首位,市场潜力巨大。
而作为酱油上市第一股,加加食品率先踏上了资本的市场,本应通过融资做大做强,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却事与愿违,如今的加加尽显一片颓势,颇有“路过打酱油”之意。
财报全面下跌的加加: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9年4月26日,加加食品披露2018年年报,营业总收入17.88亿,同比下降5.4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5亿,同比下降27.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6亿同比下降30.95%,包括其他多项核心财务指标,同比上年增减均以负号打头,一片颓势极为扎眼。
虽说当下调味料行业整体增长较缓,但作为一个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 行业整体仍是不断上涨的趋势,作为首个打开调味料上市市场的加加,此番成绩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据其财报显示,加加食品2018年期间费用率为17.3%,较上年升高1.9%,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期间费用合计达3.1亿,同比上升6.3%。其中销售费用为1.7亿,同比上升3%;管理费用为9994.2万,同比上升11.9%;财务费用为1074.5万,同比上升19%;研发费用为2620.2万,同比上升4%。各项费用成本的增长,却并未展现出其应有的效果。
此外,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或是分地区,加加食品的营收入、利润、毛利率也呈现出了高低不一的下降幅度,主营业务乏力,副业支撑不足早已成为加加食品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曾经叱咤风云的加加食品,如今却宛若一只“困笼猛兽”,在全面下降的财报面前无能为力。
值得注意的是,加加食品的颓势并非只是在2018年中有所体现,早在2012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自己在泥潭中的破局之路。根据加加近年来的营收和利润走势来看,2012年的上市为其带来的收益在直观上的体现也并不明显,如今又一次的下跌难免会让外界心生忧虑。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而究其深陷泥潭的原因,在蓝莓君看来,这并非是偶然性结果,在这些年里,加加经历了停牌、收购失败、股价跌停等各种危机,可以说是多元因素共同导致的必然性结果。
市场挤压,危机不断:加加的破局之路任重道远
细数加加食品这些年的颠沛流离,首先就是来自于同行的市场挤压。从整体的运营来说,加加的市场和渠道相对较为狭窄,在全国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在渠道上加加食品更多依靠大卖场,与海天等品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酱油市场的占有率,海天味业占有率为15.6%遥遥领先,李锦记位居第二5.1%,再往后依次是中炬高新4.3%,六月鲜1.8%,而加加食品仅占市场的1.7%。
不难看出,2017年作为十年来加加的营收顶峰,其酱油业务在市场中的占比也仍旧如此乏力,对比晚加加上市两年的海天味业,市场占比几乎相差10倍的差距,不禁会让外界联想加加已很难再撑起“酱油第一股”的称号。
而且,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杨振的增股爽约事件,似乎也是2018年加加财报全面下降的一个重要成因。据了解,在2018年2月5日,加加食品公告称,杨振拟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额不高于2亿元,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增持,一向被市场视为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