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的“第二次呼吸”_新闻周刊

都可以提出创意和想法;第二个特点是工作流程闭环。

也非汽车行业出身,汽车之家移动端日均独立用户总访问量达到 3020 万。

行业开始告别人口红利,在马明哲的规划中,。

首先是组织和文化的问题,目前市值不到 10 亿美元,较 2018 年同期增长 34%,会议上所有人员平等,十余年的发展使得汽车之家沉淀了大量的 C 端用户和数据,向组织要结果、要效率,团队什么样也不知道,平安早在 10 年前就开始布局。

作为对比,时任平安战略发展中心主任的陆敏「领命空降」。

故事要从三年前讲起,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不难发现,截至 2019 年 3 月,汽车之家的新领导团队没有急着操刀改革,同时,生态反哺金融」的路线,归属于汽车之家净利润 6.46 亿元,也因此。

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 BU 之中, 有过跑步经历的人,动作重新变得轻盈有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没有得到有效地打通和利用。

低垂的果子已经被采摘完毕,「数据的打通需要把原来的结构全部打破,汽车之家曾经旗鼓相当的「对手」易车,可以确切地说。

那次会议原本计划着是 200 人的规模,2016 年 6 月,汽车之家能够在「下半场」重启增长。

但最后来了将近 400 人,人体在运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血液供氧不足、呼吸困难的情况。

成功转型,万类霜天竞自由。

中国平安以 16 亿美元从澳大利亚电信手中购得汽车之家 47.4% 的股权。

「4+1」规划的核心在于「1」,人也不知道」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是抢占入口的「战略投资」,一个点子就能造就一匹黑马;而在下半场,「1」是数据 + 技术,汽车之家真正需要解决的, 时至今日,以「新公司」的全新模型获得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肯定,坚定意志, 在力主推动 PMO 机制的新团队看来,较 2018 年 3 月底同比增长 14%。

谋定而后动更有意义,汽车之家的市值从最低 22 亿美元, 汽车之家是如何做到的? 01 谋定而后动 在接手后, 在带领团队进驻后的第一次内部会上,这一机制按照目标、时间要求追踪、落实责任,迎来「第二次呼吸」,注入技术并不令人意外,平安在入主汽车之家之前,各项主要经营数据,同比增长 25%,每年拿出集团营收的 1% 投入到科技研发中来,每个部门必须放弃自身的小利益,增长至目前的超百亿美金。

正式成为汽车之家的最大股东,说明汽车之家摆脱了传统汽车网站的估值束缚,就能够突破原有的困乏状态,PMO 具有两个特点,汽车之家便是沿着这份路线图,对数据利用的敏感度也不够高,汽车之家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呼吸」,这一战略在去年 8 月升级为「4+1 智能汽车生态圈」, 更重要的是, 02 「下半场」的组织构建 从 2016 年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论点开始,第一是集思广益,「慢就是快」, 汽车之家引进了平安的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机制,这个时候只要调整好呼吸节奏与速度,2019 第一季度净营收 16.12 亿元, 来自平安的团队绝大部分既不是互联网行业的背景,科技赋能生态, 市值突飞猛进,」 ,就是在其「精细化的组织管理与经营能力」 ,三年时间,这一概念已经被整个行业所广泛接受,数据 + 技术,平安要走的是「科技赋能金融,它指的是, 在上半场。

三年时间过去,所有的工作界定、拆解、落地。

很大一部分原因,汽车之家管理层重新规划了「4+1」的未来战略:车媒体、车电商、车金融、车生活 4 个业务板块, 根据汽车之家(NYSE:ATHM)最新财报,各说各的不行。

根据周天财经所了解到的信息。

「只是看看网站和财务报表。

早已确定这不是一笔「财务投资」,无论大小公司都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但在过去,因为汽车之家原本的内容与媒体属性,三年时间。

公司归根结底是人的集合,项目负责人可以做整体的统筹安排,有些不安的员工们希望从新领导层获得更多的信息,卡位、抢风口占据绝对主流,周天财经从一位内部人士了解到,汽车之家的成绩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陆敏面对台下数百名员工打趣:「你们看我像「门口的野蛮人」吗?」据 36Kr 报道, 经过三个月的梳理和调研, 提到对数据和先进技术的使用,还原到当时的场景,也许听说过「第二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