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奇·亚当指出,欧洲是世界重要的烈酒生产地区,也是一个多样、富有活力的消费市场,优质化、分类明确和地区复兴正在成为欧洲烈酒生产增长的原动力。在市场方面,现今欧洲消费者趋向于喝少喝好,愿意花高价购买高品质、可心、流行的烈酒;欧洲的市场很开放,欧盟单一市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清晰的规则和高度法律保护。
据法国国家干邑行业管理局(BNIC)公共及国际事务总监莱昂纳尔·拉拉格介绍,干邑地理标志在超过40个国家进行了地理标志注册,2009年在中国也完成了注册。莱昂纳尔·拉拉格表示,为了更加完善干邑地理标志在中国的保护,BNIC在知识产权局进行了集体商标的注册。BNIC在每年的成都糖酒会期间,还会开展针对执法人员、主办方以及消费者的培训,在当地执法部门的配合下,发现侵权案件后当场销毁侵权产品。参会者表示,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白酒行业学习。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钟其顶博士在发言中指出,基于经济利益驱动的掺假是国际蒸馏酒行业长期面临的挑战,低成本制造工艺(仿冒)将冲击传统蒸馏酒行业,保护和传承传统食品产业迫在眉睫。加强酒类真实性技术标准制定和市场监管,推动酒类监管实验室的国际合作与互认,联合开展酒类真实性监管,保障公平有序竞争,全面推动白酒品质提升,增强消费者信心,是推动我国白酒和蒸馏酒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白酒国际化需要长期努力
在蒸馏酒产业发展对话环节,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程劲松、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陈林、茅台集团总工王莉、汾酒总工杜小威、泸州老窖副总经理张宿义、劲酒技术总监刘源才、今世缘副董事长吴建峰、扳倒井总工张锋国等参与交流,并达成一致共识。
首先,白酒走出去最基本的是安全,这是底线。酒也是一种饮料,要好喝,口感要好,尤其要适合国际消费者的口感,做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干净、层次感)。
其次,传播产品一定要用国际化的语言,抓住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以此为突破口。
第三,企业思维要转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定要转换角色,认清形势;要谋求标准接轨,包括品控、质量安全指标、工艺等。
第四,价格问题,一般走出去的核心产品如茅台、五粮液、国窖等在国外都是上百甚至几百美元一瓶,但是国外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高档酒也就在几十美元,如何平衡价格与质量关系,甚至是处理好品牌力的关系,需要进行探索。
第五,白酒消费的仪式感问题,特别是对比日本的清酒与烧酒,中餐普遍是快餐,需要长期的消费文化引导,要传播“中国酒才是中餐的标配”这种意识。
第六,白酒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如何让外国人听得懂,要逐步构建白酒产品特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联。
第七,白酒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恒心与耐心,需要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视和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
孙宝国建议,白酒国际化要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成为外事接待用酒之首选,可作为外事礼品。此外,白酒产品标签应该有醒目的英文标注,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