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监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等代表出席论坛,并作了相关的政策分享与解读;法国大使馆亚洲海关参赞、欧洲烈酒协会主席、法国国家干邑行业管理局公共及国际事务总监等作主题分享。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汾酒、扳倒井、西凤酒等30余家中国蒸馏酒骨干企业和葡萄酒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白酒须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
中国白酒与俄罗斯伏特加、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古巴朗姆酒、墨西哥龙舌兰酒并称世界6大蒸馏酒。
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白酒871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4亿元。
2018年,中国进口各种烈性酒8.31万千升,同比增长13.73%;进口金额14.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07%;2018年,中国出口白酒1.72万千升,同比增长3.86%,占白酒总产量1.9%;出口额6.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36%,出口额仅为进口额的48.48%。
在出口市场方面,排名前三的为亚洲、欧洲与美洲,其中亚洲占比最大,数量为1.49万千升,占比87%,金额4.3亿美元,占比66%。具体区域来看,香港与韩国量最大,均为41%。从国内出口的省份来看,广东、辽宁、贵州、山东、四川、天津占出口总量的前6位,而出口金额方面贵州4.57亿美元、四川1.67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在进口方面,欧洲为6.8万千升,金额为12.54亿美元。
从进出口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虽然是世界蒸馏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出口方面却比较落后,白酒的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
近3年抽检数据显示,酒类产品合格率从2016年的95.5%上升到2018年的98%。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代表表示,今年在酒业监管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督促酒类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当前白酒行业正从数量规模向品牌质量、精品健康等方面逐步转变,酒类企业要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加强品牌传播和国际标准,发掘、弘扬白酒文化,坚持传承,不断创新,推动酒业发展。
劲酒集团董事长吴少勋表示,欧洲在成熟的市场管理机制、完善的地理保护标识、规范行业行为和保护不同区域文化等方面均有先进的地方,值得中国酒企学习与借鉴。目前,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正在呈现强大的复苏,中产阶级、年轻一代、蒸馏白酒的国际化与年轻化,已经成为各国市场的主流。而白酒走出去目前面临着“度数口感、国际化包装缺失、消费者认知心力不足”等问题,而世界烈酒从夜场到大卖场进而走入家庭消费,同样面临市场成熟度不足等问题。“形成中欧企业家的沟通与互访机制,打造中欧交流与沟通平台,建立互信、包容的关系才能共同繁荣,推动蒸馏酒的做大做强。”吴少勋强调。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中国白酒的特色鲜明,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含有丰富的微量成分,包含1000多种风味因子、130多种健康因子。未来白酒发展的趋势就是风味健康双导向,既要好喝,又要强调健康,这些需要通过功能菌调节技术,实现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控制。
欧洲烈酒发展出现新趋势
欧洲烈酒协会主席尤里奇·亚当介绍说,欧洲酒精消费长时间居世界首位,但从2010—2017年之间下降了12%,按照这个趋势,到2030年,欧洲将不再是酒精的最高消费地区。但也有一个例外,波兰是目前世界十大酒精饮料快速增长地区中唯一的一个欧洲国家。此外,在世界20个领军烈酒集团中,欧洲就占有8个,同时欧洲也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微生产者,他们不但供应地区消费,更为世界提供顶级烈酒产品。
近年来,欧洲烈酒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是工艺提升和区域复兴。在爱尔兰掀起了威士忌复兴运动,2014年爱尔兰仅有4家蒸馏厂,2017年发展到18家,还有15家在规划中;苏格兰是1945年以来蒸馏厂数量最多的欧洲国家,数量达到138家,2013年以来新增了25家,还有38个项目在进行中;德国本地的小型蒸馏厂着力发展精酿烈酒,金酒、伏特加、利口酒快速崛起,引人瞩目。二是酒庄旅游、酒厂旅游蓬勃兴起。2018年,到爱尔兰威士忌酒厂旅游的人数增加了13%。三是低醇、无醇烈酒开始受欢迎,尤其是在夜晚较长时间的饮酒过程中,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低醇、无醇饮料,大量新产品应运而生。四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波浪”兴起,在酒类生产中更加注重环保。